扎赉诺尔区在国内经济下行、煤炭价格每况愈下的背景下,在地区经济总量偏小、财政能力较弱的条件下,明确特色定位、推行旅游PPP模式、重塑品牌形象、加快生态修复,以“扎赉诺尔模式”解煤城经济转型发展之困。
一、强化特色定位,突出规划引导,实现差异发展。在推进全域旅游工作中,注重理论与扎赉诺尔区现实情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探索具有扎赉诺尔特色的旅游发展模式。一是明确定位,打造城市新IP。针对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的现状,探索打造“呼伦湖畔猛犸小镇”城市新IP,通过拍摄观光片、纪录片等方式,讲好猛犸故事、突出猛犸特色,使猛犸主题旅游发酵成为热点内容,逐步推进扎赉诺尔成为草原旅游线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二是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引导。探索实施以全域旅游推进供给侧改革工作,连续四年将构建现代旅游服务体系等内容列入改革工作要点,委托北京ERTC(奕沃瑞)设计团队制定《扎赉诺尔区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指导性的方针。三是因地制宜,实现差异发展。针对“北靠满洲里市、南接新巴尔虎右旗”的区位特点,扎赉诺尔区在同质化资源中强化差异和主题,以猛犸小镇为主打品牌,大力发掘呼伦大泽、圣水灵泉、鲜卑文化等旅游资源,最大程度将到呼伦贝尔看草原的游客导流到扎赉诺尔。
二、引入社会资本,完善基础设施,助推旅游升级。围绕全域旅游开发“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创新工作举措,实现全国首个全域旅游PPP项目落地。一是打破常规,引入社会资本。引入北方中郡投资(北京)有限公司等一批社会资本共同开发扎赉诺尔区全域旅游PPP项目,签署《扎赉诺尔区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及公共产品建设项目PPP合作协议》,政府投资1200万元实现3.25亿元全域旅游项目落地,从根本上解决了发展全域旅游的资金来源问题。二是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服务体系。以点线面结合全面打造全域旅游,优化“点”的服务功能,加快实施旅游便民服务工程、旅游厕所建设工程。完善“线”的连接功能,依托临近呼伦贝尔东山国际机场、满洲里西郊国际机场的便利条件,加强沿线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构建,提升跨区域旅游组织能力。提升“面”的综合功能,把扎赉诺尔区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三是改善供给结构,促进旅游升级。积极打造猛犸探秘游、湖泊湿地游、生态农业徒步游等多条精品休闲旅游线路,完善“吃、住、行”特色一条龙服务,延长游客在扎区停留的时间,带动区内餐饮、住宿、购物、休闲娱乐等产业发展。
三、整合旅游资源,创新营销模式,重塑品牌形象。打好猛犸文化、呼伦湖、百年矿城三张王牌,重塑扎赉诺尔区旅游品牌形象。一是整合旅游资源。对猛犸公园、蒸汽机车文化园、国家矿山公园等核心景区文化进行进一步提炼,深入挖掘具有共性的文化内涵,将全区的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合力,给游客提供一个全新的旅游理念,延伸旅游业链条,逐步形成以核心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多条文化旅游线路为带动的全域旅游格局。二是创新营销模式。在扎赉诺尔旅游推广工作中,线上营销依托扎赉诺尔旅游微信公众账号,高频度通过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进行发声,线下营销实现旅游庆典活动常态化、旅游品质联盟协同化、旅游推介会精准化,线上线下联动的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扎赉诺尔区“呼伦湖畔猛犸小镇”的旅游品牌形象,有效拓展了扎赉诺尔区的客源市场。三是强化旅游监管。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旅游案件联合查办、旅游投诉统一受理等综合监管机制,与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旅发委及扎赉诺尔区相关执法部门联合开展旅游市场执法工作,为扎赉诺尔区重塑旅游品牌形象提供有力保障。
四、加快生态修复,恢复绿水青山,确保持续发展。在推进全域旅游进程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一是加快生态修复进程。通过引入旅游PPP模式,多措并举加快生态修复进程,开展矿山复绿项目、小孤山公园项目(矿场取土坑生态恢复项目),使煤矿塌陷区逐步变为景区。二是加强生态执法力度。成立专项工作组加快推进小河口景区及周边旅游经营企业治理工作进度,对无任何执照及环评手续的22家企业予以取缔,拆除全部违章建筑,派驻工作组进行实时监管。 三是加大生态移民力度。对处在生态破坏严重的沉陷区居民进行生态移民,开展沉陷区道路修复工程,加大小河口生态移民力度,在保证居民安居乐业的同时,使生态得到应有的恢复,确保持续发展。
(文:李谞磊 呼伦贝尔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