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沙漠纵队第四十届沙漠越野训练即将“风暴呈现”

2018年09月28日 11:3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车舞狂沙 邢皓 摄

生机盎然的刘拐沙头 李慧 摄

徒步在大自然的沙画里 李慧 摄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给予无数越野爱好者情怀与梦想。这里,即将成为一群热血勇士们的战场,激情和挑战是他们的信仰!征服荒漠,感受惊险刺激,一幕幕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就要在这里上演!

  2018年9月28日-10月 2日,沙漠纵队第四十届沙漠越野训练将于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刘拐沙头卷起越野旋风。本届训练营以沙纵山西大队为主力,总队、其他各地大队、分队为辅。

  沙纵第四十届沙漠越野训练营具体安排如下:

  沙漠越野训练营分为入门训练和晋级训练,整个训练不收取任何费用。

  训练地点: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刘拐沙头,一个沙漠与黄河“握手”的地方!乌兰布和沙漠结构大、鸡窝坑少、馒头坡多、低沙区小刀锋多,非常适合训练。

  训练时间:2018年9月28日~10月2日

  1、入门训练主要针对沙漠里程100公里以下的新人,让新人对沙漠行车准备、沙漠行车基本要领、沙漠行车安全注意事项、沙漠结构有清晰的认识,掌握基本的沙漠穿越基础知识。入门训练教练员由沙漠里程5000公里以上的车友担任,每个教练员最多带领3个新人,教练员与学员车型统一。

  2、晋级训练主要针对沙漠里程1000公里左右的车友,让车友达到轻松应对各种沙漠结构,能够快速、流畅、安全、稳妥的畅游沙漠。晋级训练教练组由两名沙漠里程10000公里以上的车友组成,一位教练担任头车带路的任务,另一位担任尾车保障的任务,每个小组不超过5名学员。教练员与学员车型尽量统一。

  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乌兰布和”蒙语意为“红色公牛”。其位于阴山以南,河套平原西部,地处我国西北荒漠与半荒漠的前沿地带,总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磴口县境内面积达284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8.3%,构成了磴口县主要的地貌特征。

  黄河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磴口县坐落于黄河最大的几字弯头。黄河流经县域52公里,肥沃的黄河水无私地滋养着这片土地,将沙漠环伺的小城浸润成良田万顷的“塞上粮仓”。数百年间,奔腾不息的黄河与狂暴肆虐的乌兰布和沙漠就像一对冰火相融的恋人,在这里相依相偎,谱写出世间最不可思议的 冰与火之歌。

  刘拐沙头

  乌兰布和沙漠中最显奇特的地方非刘拐沙头莫属,这里是沙漠与黄河唯一“握手”的地方。左手沙漠,金色的沙丘连绵起伏;右手黄河,芦苇荡漾,湿地纵横;这样的奇景在全国也是独此一处。

  刘拐沙头位于磴口县城西的二十里柳子,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在这里,流沙已直抵黄河,在风力作用下沙漠不断东移,向黄河大量输沙,被抬高的河床高出磴口县城所在地巴彦高勒镇2-3米,在磴口县境内形成了名副其实的“悬河”。

  2008年底,磴口县启动了浩大的刘拐沙头治理工程,通过修筑穿沙作业主路,打组合井,压沙障,建大型阻沙林带,人工种植梭梭、花棒、沙棘、甘草等耐旱沙生植物等方法,有效地阻止了沙漠东侵。昔日黄沙漠漠迷鹰眼的刘拐沙头,已成为内蒙古西部最具特色的沙漠生态旅游区,也是国家级地质遗迹,国家地质公园景区。

  自驾刘拐沙头

  从闻名世界的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出发,沿着金叶榆守护的堤防公路西行,河风在耳边呼啸,热浪被风扯碎,人在旅途,风景在左右。西行至16.5公里处便是奈伦湖的分水闸,穿过分水闸继续西行约300米,左转进入油路,沿路南行约2公里,左手边清晰可见一条车辙通向漫无边际的乌兰布和沙漠。

  这里没有路,只有无数探险家的足迹和四驱越野车碾压出的痕迹指引着后来者。车辆起伏颠簸,起初看到的是稀疏的沙漠梭梭,再远,梭梭渐渐稠密,三三两两的沙枣树挂着可爱的果实随风摇曳,可见离河床已不远。大约东行2公里,一条银光闪烁的柔美“缎带”出现在沙漠东缘。这便是神奇的刘拐沙头——黄河与沙漠唯一“握手”的地方。

  脚下是大把大把的沙丘,延绵到西边的天之尽头,如滚滚滔天怒浪,向世人展示着“红色公牛”不可一世的洪荒气势。高耸的金色沙丘向东蔓延,止步于温情的母亲河。黄河在这里是那样的平静,不带一丝波澜,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清澈得没有一丝黄河的“本色”,倒是映出了天空的明媚和湛蓝。在刘拐沙头,黄河宛如恋爱中柔美的女子,乌兰布和沙漠就是被柔情化解的刚烈汉子。他们在这里温存、缠绵,紧握的双手蜿蜒出世间最不可思议的曲线。

  刘拐沙头的独特景观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无数越野爱好者的身与灵。冬季封河,千里黄河银装素裹,漠漠黄沙白雪覆体,演绎出北国壮美风情;春季开河,半河冰凌半河春水,随风荡漾,轻抚着似要唤醒沉睡了一个冬季的沙漠;夏秋时节,雨水丰沛,母亲河如丰腴的美人展现着阴柔之美,而乌兰布和沙漠在骄阳下展现着金色的肌肤,绽放着嫩黄的沙冬青、淡紫的苁蓉花、青绿的绵刺……。一年四季,月月天天,在刘拐沙头,你猎美的双眼从不疲倦。大河之美,大漠之雄,天地之广,“冰火”相融,阴阳和谐,鼓瑟着大自然动人的天籁。

  “刘拐沙头”名字的由来

  在黄河上没有桥梁的年代,老磴口是上银川下包头的重要水路码头,而刘拐沙头是陆路的重要中转驿站。解放前夕的战乱年代,从宁夏水路来了一位跛足的头戴小白帽的穆斯林汉子,带着个从战乱中捡来的女婴和一只奶山羊来到了刘拐沙头。也许被这里神奇的景色所吸引,也许看中了这里隐藏的商机,他竟独自在这里定居下来。他将黄河上游漂浮下来的椽檩从河中捞出,修建了几间木屋,在河滩地上开田种地,甚至还开起了一家清真客栈。南来北往的客商有了吃住歇脚的地方。因他性格爽朗,对客人永远笑脸相迎,且服务周到,甚至对困难的旅人经常解囊相助,经客人们口碑相传,客栈的影响就越来越大。客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刘拐子”,而“刘拐沙头”这个地名也逐渐流传开来。李慧(图文由磴口县旅游局提供)

这里没有公共交通,但交通方式却有无数种可能 邢皓 摄

自由不羁 李庆光 摄


(责任编辑 :傅云鹏)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