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创意设计高层论坛现场。 主办方供图
10月18日,由省委宣传部等7部门主办,南京艺术学院承办的2014中国江苏文化创意设计高层论坛在南艺举行。作为首届江苏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的一项重要活动,本次论坛吸引了全国著名的文创专家,就当下文化创意设计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草根的尝试是创意的希望
许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我今天关注的主题是,来自草根的社会创新以及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我把一些小人物的尝试,看作中国创意的希望。在我国,某些所谓创意产业,在公共资源配置已经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以创意产业之名圈下大量生产用地。最新统计表明,国内所谓文化产业园区有80%亏损,产业园区空心化的趋势正在蔓延,不少创意园区看起来金碧辉煌,但只是漂亮的“玻璃金鱼缸”,遮掩了与其生产力脱节的现实,不切实际的GDP承诺延续着高代价低产出的前工业时代财富积累的思路。
我介绍一个“小人物”的案例:周子书和他的“木房子容器”——针对北京市地下室居住空间的设计介入。北京有170万左右人口居住在7万多间地下室空间内。有一批年轻人选取北京望京地区地下室作为他们改造的切入口。他们发现最大的问题是,人们之间的不信任,有没有可能通过设计,来一点点地改善呢?他们和居民进行了长期的非常艰苦的沟通,建立信任关系,最后,地下室的居民跟他们谈到一块儿去了。他们通过改造地下室环境,使这些地下室居民达到一种平等的生存权利。那么如何平等?他们创造了一种叫做技能交换的空间,就是每一个人把自己所有的本领拿出来,跟地上居民进行交换,这样小小的方法引起地上居民和地下居民的广泛参与,他们的平台每天吸引了数百人交流,这种交流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技能的学习,更多的是给予地下室居民一种在城市生存下去和实现自己发展的一种资历、资本和经验。
这个案例有两个最重要的价值:一是,它关注的是中国创新设计的持续发展。这种发展如果能够拓展到广阔的社会空间,将是一片无疆的沃土,这一目标才是中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最终希望。二是,这种创意也一定不会限制在设计精英中,不会只限制在玻璃缸一样的创意园区中,而是存在于更广泛的草根创意群体中。
(责任编辑 :罗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