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在宁夏博物馆开展

2019年12月05日 11:2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12月3日,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开展仪式在宁夏博物馆成功举办。此次展览由阿拉善盟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宁夏博物馆支持,阿拉善盟文物局、阿拉善博物馆承办。宁夏博物馆馆长李进增,阿拉善盟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策展人孙建军分别致辞,阿拉善盟盟委委员、行署副盟长孙明泉和宁夏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曾玉强为“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正式开展揭幕,阿拉善博物馆馆长张震州主持开展仪式。

  “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共展出阿拉善珍贵岩画实物39件、石雕6件、居延汉简60枚、岩画拓片60幅。展览分为“仰观俯思·山海探幽”“千载咏叹·披图可览”“弱水流沙·木石共思”“丝路芳华·鉴古开今”四个章节,为参观者呈上一道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盛宴。举办这次展览意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促进地区之间乃至国际之间的文化和艺术方面的交流、互鉴,通过阿拉善岩画、居延汉简艺术研究和美学活化,展示阿拉善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民族特色,契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岩画,是人类早期以图像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也是最古老的艺术方式。阿拉善岩画因分布广、数量多、类型多样、制作精美在中国乃至世界岩画界享有盛名。在阿拉善目前已发现5万余组岩画,从行政区域上看在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均有分布,从地域上看可大致分为三大区域:阴山余脉内陆戈壁岩画、贺兰山西麓卫宁北山北坡岩画、环巴丹吉林沙漠岩画。阿拉善岩画独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内容丰富,涉及动植物、牧猎生活、迁徙征战、图腾崇拜、文字符号等,体现了草原文化深刻的内涵。

  作为汉之遗墨、国之瑰宝的居延汉简是长城边塞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与殷墟甲骨、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并称为20世纪中国文献界的四大发现。居延汉简把居延地区最真实的历史展现在世界面前,堪称为研究汉代历史的百科全书。历经千余年的汉简,简牍上的墨色依然新鲜,字迹也历久弥新,其书体多隶书和章草,也成为后来者取之不尽的书法资源。

  2018年,阿拉善盟充分利用文化文物资源,第一次系统地将沉寂了上万年的古老岩画和两千多年的居延汉简带到了中国美术馆。“美在阿拉善——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也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新华社、中国美术报等几十家媒体在20天的展期中进行了集中报道。在此基础上,又申请了2019国家艺术基金,开展呼市、银川两地的巡展。

  (阿拉善盟文化旅游广电局供稿)


(责任编辑 :傅云鹏)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