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区域旅游合作与开发中的“产业公地”建设

2015年12月24日 09:17   来源:中国旅游报   

  “产业公地”是一个动态抽象的概念,它的内涵因不同的产业对象、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变化。“产业公地”的理念不仅适合于制造业领域,也适合于服务业领域,特别是像旅游这样的综合性产业,更需要用“产业公地”的思维来指导和引领。

  □蔡建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确立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影响深远。五大发展理念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指明了新的方向。在“一带一路”战略以及高速铁路大发展等背景下,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大尺度区域旅游合作与开发以及旅游产业公地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大尺度区域旅游合作与开发是相对于传统的小区域、小范围内的旅游而言的,是跨越多个省区甚至多个国家的旅游合作方式。新的交通条件,使旅游者的出行能力和到达范围大为增加;“一带一路”等战略的提出,使区域合作迎来新机遇,大尺度区域旅游建设也因此而显得迫切和必要。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有更开阔的视野,破除行政区划界限甚至是国际界限,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在刺激生产要素跨空间流动和配置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旅游产业公地建设来巩固区域旅游业的良性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享繁荣”。

  一、“产业公地”的由来与内涵

  “产业公地”一词来源于制造业领域的研究。2012年10月,美国哈佛商学院加里·皮萨诺和威利·史两位教授合作出版了《制造繁荣:美国为什么需要制造业复兴》(《Producing

  prosperity:whyAmericaneedsamanufacturingrenaissance》)一书,书中提出了“产业公地”的理念,并围绕“产业公地”就美国制造业复兴、重获国家竞争优势等问题展开了有力论述,“产业公地”一词也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

  犹如牧民们放养牲畜存在“公共用地”一样,产业或行业中也存在“公共用地”,这种“公共用地”便是“产业公地”。在制造业领域,产业公地是指根植于企业、大学和其他组织之中的研发与制造的基础设施、专业知识、工艺开发能力、工程制造能力等,这些能力共同为一系列的产业成长和技术创新提供基础;它是由各种专有技术、产业运作能力和专业化技能的网络交织构成,这些能力和要素嵌入在劳动者、竞争者、供应商、消费者、合作型的研发项目以及大学之中,并且通常向多个产业部门提供支持。此处,有关制造业的基础性共性技术是产业公地的核心能力,是产业之树扎根和发育最关键的要素。可以说,本地的产业公地是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一块强大的产业公地可以向其成员提供强劲的竞争优势,促使成员间的高效合作,从而惠及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区域旅游合作与开发中的“产业公地”

  “产业公地”是一个动态抽象的概念,它的内涵因不同的产业对象、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变化。“产业公地”的理念不仅适合于制造业领域,也适合于服务业领域,特别是像旅游这样的综合性产业,更需要用“产业公地”的思维来指导和引领。

  旅游业的综合性在于它是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甚至“商、养、学、闲、情、奇”等多种要素的大产业,牵涉餐饮业、交通业、娱乐业、制造业等若干个不同的行业。鉴于此,我们可以将旅游产业公地定义为“一系列能够支撑旅游所属行业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关键能力的集合”。

  总体而言,大尺度区域旅游合作与开发中的“产业公地”主要包括区域合作规划与制度、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产品制造能力和旅游教育与培训五大方面。

  1.区域合作规划与制度。大尺度区域旅游的合作与开发需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并由相关区域政府推动或引导。区域合作规划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能有效利用区域内的各种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即使没有规划,一个合作意愿也往往能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正如“一带一路”,到目前为止,它并没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只是一个愿景,是沿线国家及人民共同的心声和愿望,而这种意愿则成为大尺度区域旅游合作与开发中最重要的产业公地。大尺度区域旅游特别是跨国旅游中需要简化、规范、统一各种出入境制度,建立游客能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构建无障碍旅游区,而这些均是旅游产业公地建设的制度基础。

  2.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基础设施是指为适应旅游者在旅行游览中的需要而建设的各项物质设施的总称,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大尺度区域旅游合作与开发过程中,特别要关注的旅游基础设施有交通系统、住宿系统和便民惠民系统三大类。交通系统由交通方式、交通线路、终端和技术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影响因素,而旅游产业的发展则依赖于有效率的、高质量的、高容量的交通系统;住宿系统特别是酒店业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便民惠民系统则反映了城市发展的质量和内涵。这些要素均不为旅游业所特有,但确是区域旅游发展中产业公地的重要内容。

  3.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信息化成为任何一个行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旅游产业也不例外。在我国的旅游发展实践中,“智慧旅游”已经铺开。智慧旅游就是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让游程安排进入触摸时代,它具有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四个基本功能,具有全面物联、充分整合、协同运作和激励创新四个特点,它顺应了大尺度区域旅游发展中更多游客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智慧旅游的开展是以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为基础和前提的,智慧旅游中的高端技术应用必须通过旅游信息来支撑,而这些信息也是其他行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属产业公地的重要范畴。

  4.产品制造能力。业界普遍认为,购物是旅游业传统六要素中最具弹性的要素,对拉动旅游经济的贡献最大,然而却很少有人将旅游业和制造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事实上,现代旅游业特别是游轮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更多的是建立在制造业基础上的,“工业旅游”也在东莞等不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盛行起来。即便是旅游购物,游客也早已不局限于旅游印刷品、旅游工艺品、土特产等传统旅游商品的购买,而更多地转向家用电器和生活用品,我国游客疯抢日本马桶盖等事件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大尺度区域旅游合作与开发中要特别重视产品制造能力的提升,制造能力又往往与创新能力相伴而生,是产业公地优势的重要来源。

  5.旅游教育与培训。从动态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旅游教育和培训是关系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最本质要素,旅游产业竞争力最终要通过专业化、高素质的“人”体现出来,而在大尺度区域旅游合作与开发中,旅游人才的角色和作用更是不可小觑。事实上,旅游教育和培训的效果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它在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的同时,还产生了诸如良好的投资与人文环境、人力资本集聚等外部效益,为区域其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而这些外部效益又使地方的竞争能力得到加强,给外界展现一个更具吸引力和魅力的旅游地形象。因此,旅游教育和培训也是大尺度区域旅游合作与开发中产业公地的必要支撑。

  三、大尺度区域旅游“产业公地”建设策略

  1.优化区域合作规划,加大产

  业公地投资。政府对区域发展的规划以及对产业公地的投资体现出政府行事的前瞻性和一致性,是大尺度区域旅游合作与开发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首先,政府要从历史传承性、地域相邻性以及经济合理性等特性出发,并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目标和重大战略决策,合理界定区域合作的大范围、大框架,优化区域旅游的边界,为大尺度区域旅游提供可行的空间;其次,政府要以官方的形式制定区域旅游合作规划,或者以官方的形式表达区域旅游合作意愿,以使区域旅游合作与开发快速地步入正常的轨道;第三,政府要加大对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信息网络等产业发展共享要素的投资,以巩固并发展大尺度区域旅游产业公地的竞争优势。

  2.注重制造能力提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紧密,跨越传统旅游商品的旅游购物对各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迫切要求旅游业提质转型升级。首先,政府及社会舆论要加强基于强大制造业的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的宣传,重视旅游购物的经济贡献率,为跨区的旅游购物营造舒适、安全的环境;其次,区域内的企业要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提升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能力,生产受各国游客青睐的产品,为游客的购物选择提供更多的机会;第三,国家要重视游轮、游艇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抢占高端旅游市场,为大尺度区域旅游合作与开发创造新的形式和途径,并强化旅游产业公地的竞争优势。

  3.夯实人力资本基础,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完善的旅游硬件设施和制度环境,再加上本地化的“缄默知识”,就有利于形成旅游产业公地的竞争壁垒,而“缄默知识”的效应是通过“人”来实现的。首先,全社会要重新认识“旅游人才”的界定,将“旅游制造人才”纳入旅游人才体系,而不再是局限于导游、计调、旅游商品销售员等直接的旅游从业人员;其次,国家和地方要重视旅游教育与培训,营造干前学、干中学、干后学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社会,不断提高旅游人才的素质,变人力资源大国为人力资本强国;第三,政府要多渠道积极引进多层次旅游人才,甚至可将游客纳入临时人才体系,扩大本区域的劳动力池,为人才市场建设创造条件,为区域旅游产业公地注入持续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 :欧云海)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