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加快产业融合发展“第六产业”

2015年04月28日 15:02   来源:海南日报   

  “第六产业”概念源自日本,是针对农业发展提出的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走“1+2+3=6”、“1×2×3=6”的路子,也就是以第一产业为主体,将第二、第三产业附着其上,使原本单一的农业变成集种植、加工生产、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综合产业。这对促进产业集聚融合,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有着积极作用。

  海南发展“第六产业”优势明显

  农业发展优势独特。首先,海南气候条件独特,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多、范围广,不少农作物每年可收获2至3次;其次,海南四面环水,形成了天然疫病屏障,能有效阻止各种动植物疫病的进入;最后,海南土质优良,土地肥沃,工业污染程度低,为农作物提供了优质的种植环境,绝大多数农产品具有“产量高、品种丰富、质量好、绿色天然”的特征。

  劳动力充足,土地资源丰富。海南大量的农村人口能为“第六产业”提供劳动力保障,“第六产业”则能为农民提供充足就业机会和多元化致富之路。此外,海南土地资源丰富,适种高效热带作物等,给“第六产业”的多样性运作提供了土地空间。

  国际旅游岛建设溢出效应明显。络绎不绝的游客和丰富的热带农业观光资源,为发展“第六产业”提供了丰沛的消费群体和优势自然资源,便于发展具有浓郁热带风情的农业观光休闲产业。

  风情旅游村镇遍布全省。海南民族众多,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特的民俗特色和民间文化,政府未来将在全省范围内打造10个旅游名镇、20个旅游名村、50个风情小镇,100个风情村,为“第六产业”不仅提供发展平台,也为其发展注入独具风情而又丰富多彩的人文因素,可满足市场多样化消费需求。

  农业扶持政策力度大。政府对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相当重视,在资金、技术、管理、营销、品牌运营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出台了相关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对农业生产发展实施补贴政策,并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力度。

  推动“第六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第一,积极落实政府对发展现代农业的种子补贴、农机设备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第二,为实践“第六产业”的企业或农户提供财政补贴和技术、人才支持,尤其是对管理、技术、营销等人才的支持;第三,深化涉农金融机构改革,为发展“第六产业”的机构和个人提供土地抵押、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大型农用机械抵押等多种贷款形式,并积极引导社会闲散资本进入,拓宽“第六产业”的融资渠道。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第六产业”发展的基础,要以标准化、科技化、生态化、环保化、绿色化等理念进行建设。一是努力完善道路修建、电力系统、绿化建设、照明设备、农田水利灌溉系统、“三沼”利用、太阳能推广、垃圾回收等方面的基建工程,二是构建网络信息平台和农村人口网格化、数字化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对外全面展现我省各地农村特色以及对本地外来流动人口的备案管理,进一步改善农村村貌和治安。

  积极实施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发展“第六产业”的必由之路,各村可向社会公开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吸引有实力的个人或机构对农田集约管理、高效利用,以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土地经营规模合理化,提高农民收入。

  借鉴先进经验,谋求多方合作。充分借鉴“第六产业”运作成熟地区的经验,学习其发展模式和推广管理方法,引入其先进农业技术。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相关科教单位之间的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实现企业或个人与科教单位之间的人才、技术交流。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据区域优势确立不同的发展特色和运营模式,坚持专业化、差异化的发展之路,同一区域内相关项目应避免大规模无节制、无计划、重复性的上马,杜绝同质化产品的恶性竞争。充分利用资源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发掘当地农村自然资源以及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布局,促进当地农业及相关行业的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整体协同发展的局面,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整体经济效益。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农业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是“第六产业”发展的核心所在。首先,在农村积极推广节能、节水、节地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给予环保生态基建工程财政补贴和技术扶持;其次,普及相关法律和环保知识,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对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最后,通过“第六产业”让广大农民受益,积极实施教育兴农、科技下乡等政策,改变传统生产经营观念,推动“第六产业”可持续发展。(作者系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王璐瑶)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