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转型升级:城市与旅游应并肩携手

2013年08月01日 09:15   来源:中国旅游报·第一旅游网    

  转型升级不单是对旅游业的要求,更是对城市发展的要求;转型升级不单是指引城市或旅游业发展,而是具有衔接与沟通两大领域的功能

  转型升级对旅游业有特定的内涵与要求。我国旅游业界提出这个命题,是在六七年前贯彻国务院大力发展服务业意见的背景下,内涵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调整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强调从重规模、速度向重质量、效益转变。二是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旅游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

  近一时期,北京有关部门再提这个题目,应不是刚刚触及这一问题,而是应有新的指向、用意与内涵,恐怕是国际一流城市目标的建设对旅游业提出的要求与定位。因此,转型升级就不单是对旅游业的要求,更是对城市发展的要求;转型升级就不单是指引城市或旅游业发展,而是具有衔接与沟通两大领域的作用;转型升级就不单是对发展方式的调整,也是对发展目标的追求和发展进程中一些关系的把握。基于上述认识,当前北京旅游与城市的转型升级应把握好如下关系。

  1、把握好城市发展与旅游提升的关系。城市作为旅游发展的依托,对旅游进步与提升关系甚大。城市的规划、建设、功能、容量、特色等,都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开发建设得好,本身可以成为旅游吸引物;同样,旅游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可为城市注入不竭的动力与商机,让城市生机勃勃、魅力四射。从世界范围看,各国首都罕有不是知名旅游城市的。今后,北京城市建设应进一步考虑旅游功能,城市发展要为旅游留有余地,城市国际化要有旅游紧密跟进,城市活力要着重借助发挥旅游作用,城市建设评价必须有游客参与。只有把城市与旅游发展目标有机协调起来,才能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2、把握好发展导向与范例参照的关系。发展导向带有战略上的指导性,不同时期应有不同的发展导向。如起步阶段多因陋就简,发展阶段多追求扩张,提升阶段多重视质量,完善阶段多讲求顶尖。北京旅游业经过30多年发展,在国内外城市中已崭露头角,未来各项指标在国内排位排序已不重要,自我定位应是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就北京市目前的财政状况,旅游创汇创收可不做硬性指标要求,今后方向应是集约化发展,把提高产出、扩大效益、改善服务、强化素质置于首位,更加重视质量、效益、影响,更加重视城市综合环境改善与旅游公共服务提升。

  3、把握好城市形象与公共服务的关系。多数城市已认识到城市形象的重要性,建设了大量的城市广场、地标建筑、雕塑景观、大型商圈、立交桥等,这仅是城市现代化的一方面,未必等同于国际化,也未必能够带来旅游业的繁荣。城市建设与旅游目的地的国际化,首先应该强调和加强城市公共服务。一是国际交通便利化。如增开国际航线航班,增加外国游客落地签证或便利化,便利国际查询和预订,增加提供国际性服务的各类企业。二是旅游服务的国际化。如外文标识、外语服务、国际通行的服务标准与规则。三是城市设施与服务的便利化。如便捷的公共交通,畅通的旅游专线,大密度的出租车,简便的自行车出租,详细的资讯服务,舒适的购物、就餐、金融服务环境,充足的公共休闲场所,良好的治安环境等。

  4、把握好入境与国内旅游的关系。作为努力跻身国际一流城市的北京市,应将入境旅游作为显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予以重点发展、加强发展、突出发展,力争在全球重点城市中占有靠前位次、保持相当增幅,使之成为北京城市国际化的“硬指标”。北京以首都城市的身份强调入境旅游,并不意味着忽视国内游,而恰好反映了北京与国内其他城市的区别,亦可显示国际化发展的坚定信心。目前,全国入境市场在低位徘徊,北京市如率先提振入境游,既有利于实质性地提升国际化水平,对全行业也将具有积极的示范性。我国旅游业发展实践证明,以国际市场为先导、以国内市场为基础的开发战略,有助于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5、把握好传统优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北京作为历史古都,传统的旅游拳头产品很强,如明清故宫、皇家陵寝、颐和园、长城等,对国内外游客有相当吸引力,对市场形成一定独占与垄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既势在必行,也有相当难度。近些年,北京为开发新的旅游产品下了大工夫,如大型游乐园的引进、环球影视城的论证、大型体育场馆的落成,郊区民俗游、乡村游、采摘园、园博园的开发,古街区、新会所、798、胡同游、皇城骑游等开发。如何使新开发的旅游产品凸显个性、造出声势、凝聚人气、形成品牌,应是今后突出研究的重点,要使之相对于世界来说,能够凸显东方特色、中国特色,相对于全国来说,彰显首都特色、京味特色,最终与传统产品互为补充、相映成趣。

  6、把握好主色调与多元化的关系。旅游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但融合不等于混合,不等于迷失自我。以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为例,北京市近些年做了很多探索,取得了很大成绩,今后还应在深入挖掘和拓展领域上做文章,不单是加强开发历史文化街区,还要在旅游商品、旅游餐饮、旅游娱乐等方面体现与文化的融合。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大都市,旅游形象应该是复合型的。既是一个国家的首都和政治中心,也是商贸、文化、服务业发达的国际大都会;既是旅游观光的目的地,也是国际商务会展的重要集散地;既是京味、皇城色彩浓郁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际、现代、时尚的世界城市。什么是北京城市的主色调,应该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把主打的、拳头性的、特色化的方向找到,才能在融合发展、多元化发展时坚守自我,不失本色。

  今日北京城市发展已触碰到了世界旅游城市巨人的肩膀,旅游业也已跻身国际大城市行列。未来,决定北京旅游业提升空间与时间的,已主要不是旅游行业自身,而更多地取决于旅游业所处的大环境,只有加快城市转型升级,才能不断提升、充实和加重其国际化的分量与成色,加快步入到全球第一方阵城市的进程。基于上述因素,北京城市与旅游应并肩携手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 :史晓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