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海南有限公司三沙网络建维团队员工在永兴岛处理天线故障。
三沙市公安局科员吴楚卿。本报记者 张茂 通讯员 李文录 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海南有限公司三沙网络建维团队成员。 ■ 本报记者 缪影影
潮起潮落,船来船往,在年轻的三沙市,有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将梦想在古老岛礁上驻扎,让青春的旗帜在云飞浪卷处飘扬……
在他们身上,青年不仅是一个生理名词,更是一个心理名词,他们将信念、梦想、奉献拧成一股奋斗的力量,铸造成生命中一个个激越的时刻。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三沙市喜讯频传:三沙市公安局科员吴楚卿荣获第二十一届“海南青年五四奖章”,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海南有限公司三沙网络建维团队荣获“海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以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殊荣。
在这个点燃青春激情、释放青春力量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南海岛礁上的青年标杆,听听他们的故事。
不畏艰难 成南海最美“通信兵”
在美丽的三沙,有这样一个特殊的青年团队,他们不像驻岛士兵那样经年累月地驻守在三沙的岛礁上,却被称为南海最美的“通信兵”。
这个33人的团队叫做海南移动三沙网络建维团队。他们都是学识精湛的技术人才,承担着西沙、南沙群岛多个岛礁上20个基站的设备维护、通讯安全保障和通信抢险修复等工作。如今,三沙之上, 这20个基站,以天为幕,以海为席,已然“海疆万里远,音信瞬时达”。
“战天斗海”保通信
2003年4月,西沙永兴岛基站开通,移动通信网络首次实现了对祖国南端蓝色国土的覆盖。“移动永兴岛基站开通的那一刻,我们和在场的官兵一起欢呼起来。”那场景,陈泽纲仍记忆犹新。
然而,海岛的网络建设困难重重,要“战天斗海”,克服岛礁高温高盐高湿度、交通运输周期过长、频率及雷达干扰等许多常规建站中从未遇到的难题。
2010年,陈泽纲和团队携26箱设备抵达南沙永暑礁建站。但40多摄氏度的太阳直射在身上火辣辣的痛。衣服穿在身上太热,脱了马上晒脱皮。在这样环境下,他们有的人在水泥地上曝晒着用仪器作测试,有的人还要爬上高高的铁塔安装天线。有时,一阵暴雨袭来,无处躲藏的他们立刻成了落汤鸡。
然而,更严峻的挑战则来自技术层面。陈泽纲说,南沙建站,技术复杂,他接触到的一些技术甚至此前闻所未闻。所幸的是,这些技术难题在多方面的配合下终于顺利解决。
如今,经过艰苦努力,中国移动已先后在西沙、南沙群岛13个岛礁开通了20个基站,向途经南海的过往船只郑重宣告:“Welcome to China”。
为修基站驻岛整月
2008年10月,受台风影响,西沙中建岛的通信基站受损严重,岛上的通信中断近四个月,迫切需要修复。
而面对可以载他们离开的补给船,三沙建维团队苏训和他的5个队友犹豫了。队员们心里很清楚,如果错过这艘补给船,下一艘船至少要再等一个月。在一个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岛礁上能坚持一个月吗?
最终还是留下的声音压倒了离开的声音。“既然来了,就一定要把基站修好,大不了在这里蹲一个月。”苏训坚定地说。
补给船缓缓驶离,一群维护人员在烈日和海浪的侵袭下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工作。他们连晚饭都没吃,一直干到夜里10点多,终于把中建岛中断了四个月的通信修复了!
干完活的那天晚上,官兵们“开闸放水”,把囤积了一个月的淡水全部贡献给了他们洗澡。“去过三沙岛礁的人,都知道淡水对于官兵们生活的重要性,这些子弟兵却这般慷慨,这是我们最感动、最难忘的。”苏训说道。
生死就在一瞬间
2012年2月中旬,吴勇鹏和队友吴经接到了前往南沙“七礁八岛”开展基站巡视和维护工作的任务。
当两人从美济礁返回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吴勇鹏说,他们完成基站维护任务后,驾着皮艇驶向补给船,未曾想海面突然暗涌翻腾,皮艇难以靠近补给船。“不曾想此时又突然下起暴雨,我们瞬间被淋成了落汤鸡。”就这样,吴经和吴勇鹏在海浪和雨水的折腾下,度过极为难熬的两个钟头。
然而真正的惊险还在后面。
跟随补给船返回三亚时,由于补给船无法靠近港口,港口方面派了一艘拖船出海接人。“不曾想由于风浪太大,拖船都没办法靠近补给船,最后只能放下一艘小艇,让我们坐小艇转移到拖船上。但是,无论小艇还是拖船,都在风浪的裹挟下剧烈晃动,而我们需要走过临时架设的悬桥,从小艇转移到拖船上,稍不留神就可能跌进海里。”吴经说。
“虽然惊险,但是想到驻岛官兵们常年在岛上,只能靠电话与家人联系,我们就觉得做的一切都值得。”吴经坚定地说。
默默奉献 守三沙尽显赤子心
在祖国最南端、也是最年轻的城市——三沙市,有这样一个25岁的年轻人,守着自小立下的南海梦,默默耕耘、奉献,将青春的身影写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上,他就是三沙市公安局民警吴楚卿。
因一份热爱乐守三沙
2012年,吴楚卿考入三沙市公安局,开始了他轮班驻岛的工作生涯。
初次登岛,银白的沙滩,蔚蓝的海水,及永兴岛上安静和乐的氛围,让吴楚卿一瞬间爱上了这里。
在平日工作中,吴楚卿主要负责人口管理等内勤工作。吴楚卿说,他最先接触的工作便是帮岛民办理居住证,但是系统里却只有永兴岛北京路一条信息。“所以我只好一条路一条路地走,收集信息,连续三天,才把岛上有名字的道路都统计完成。”
正如吴楚卿所讲,他的日常工作多为基础信息采集工作,三沙市各个岛礁、各个路段,甚至各个房屋都要详细、准确地录入公安人口管理系统。然而,在骄阳时时在、暴雨随时到、“三高”周身绕的海岛上,若不是凭着一份热爱,很难安心于此,乐守于此。
凭着这份热爱,他还积极推广省公安厅各项新业务,使三沙市居住证制证率、身份证办理速度、重复户口清理等多个工作都在全省名列前茅,居民身份证办理速度也较其他市县缩短了一半,得到了岛上居民的一致好评。
主动请缨驻守赵述岛
2013年“十一”前夕,超强台风“蝴蝶”横扫西沙群岛,永乐群岛抛锚五艘渔船,三艘沉没,一百多名渔民落水,三沙市立刻展开抗风搜救行动。
那年的整个“十一”假期,吴楚卿与一名同事轮番在西沙某水警区搜救指挥室24小时值守,非值班期间,还承担了每天搜救后勤保障工作,共为90余架次的搜救飞机共200余名机组人员提供了地面后勤保障服务,然而他却每天休息不到5小时。
2014年三沙市七连屿工作委员会成立后,吴楚卿主动请缨前往西沙赵述岛驻扎。吴楚卿驻岛之初,赵述岛缺水少电、交通不便,通讯也时常会出问题。但他并没有因此打退堂鼓,而是与渔民同吃同住,长期驻扎值守,半年多时间里,已驻岛150余天。
为了能和渔民们打成一片,吴楚卿在岛上还开始自学海南话。吴楚卿说,虽然驻岛时间仅几年,但他俨然已是“老三沙”,对岛上的一景一物,大事小情,都熟悉且感情深厚。“我已经把三沙当成第二个家了。”吴楚卿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