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无锡万达城210亿投“文旅” 2018年投入使用

2015年05月05日 09:58   来源:人民网   

  3月15日,无锡万达文化旅游城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2015无锡万达文化旅游年”于本月14日—29日盛大举行。

  无锡万达城是万达集团按照无锡市委市政府对项目独创性、唯一性要求,创新的世界特大型文化旅游商业综合项目,具有项目创意世界唯一,设计团队大师组合,万达拥有知识产权三大特点。它凭借全新的视角、高科技、多资源整合、原创精神等,带给长三角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级文旅目的地,填补区域市场空白。

  助力产业转型 成就无锡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作为万达集团独创的世界文化旅游新品牌,无锡万达文化旅游城规划有文化、旅游、商业、酒店四大内容,室内室外结合,以室内项目为主,避免天气对游乐的影响。

  项目充分融入了吴文化的精髓,并通过现代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展现出来,与游客产生密切互动。举例而言,万达城3D 动感剧场主题为“水漫金山”,游客可乘坐6自由度动感座驾,从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位跟随场景进行变换移动,在3D立体世界中获得全方位的身临其境的刺激享受; 而3D互动剧场设计主题为“后羿射日”,让游客在虚拟的3D立体世界中与故事中的鬼怪互相打斗,决一胜负。

  这些高科技的应用仅仅是无锡万达城的冰山一角。可以说万达城的打造填补了无锡,乃至整个江苏省高科技旅游和体验式旅游的缺失,助力无锡由传统旅游业向高科技旅游业转型。

  作为传统文化旅游城市,无锡旅游资源丰富,佛文化旅游、山水文化旅游、古运河文化旅游、吴文化旅游,遍地开花。然而,这些传统文旅项目只能吸引游客旅游观光,逗留时间一般1—2日。如何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是无锡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万达城的出现将改变这一现状。未来游客到无锡,游览太湖山水,欣赏吴韵文化,饱览江南水乡之余,万达城也是必游之地,而要想尽情享受万达城,一天、一次是远远不够的,势必刺激游客要多呆几天,多来几次。这对推进无锡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成就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项目5月开工 预计2018年全面亮相

  据了解,无锡万达城总投资达400亿元,其中文化旅游总投资210亿元人民币,并由万达集团自持,主要包括:文化、旅游、商业、酒店四大部分。

  此前万达城动工的主要为用于销售的住宅商铺等,今年5月份,22万平方米商业中心万达茂和60公顷室外文化旅游体验区等万达自持物业将动工,一座超越迪士尼的大乐园,一个定鼎万达城繁华中轴的万达茂,将承载着千千万万家庭的美好生活而来。预计到2018年,万达城可全面投入使用。

  未来在无锡万达城,无锡市民可以欣赏到以无锡当地文化为背景,由全球顶级舞台艺术大师弗兰克·德贡策划导演的高科技大型舞台秀——锡秀; 以中国传统神话“水漫金山”、“后羿射日”为主题的3D动感剧场,3D互动剧场两个世界最新电影科技娱乐项目……

  超越香港迪士尼的世界级主题公园,设有太空体验馆,职业体验馆,室内雨林馆等多个儿童互动游乐场馆; 造波池,龙卷风,大型水滑梯等世界最新水中娱乐设施; 高度150米的世界最高过山车和时速200公里的最快过山车等多台高科技大型游乐设备,是孩子们的天堂。

  荟萃国内外一流品牌,集合200多个零售、娱乐等商家的万达茂,构建世界级的购物天堂;50家世界不同风味的美食餐厅,20余家国内外著名酒吧、音乐吧让生活更有风味。

  儿童欢乐嘉年华 打响“2015文化旅游年”第一枪

  为了让新老客户,都能分享到万达文化旅游城所带来的果实,无锡万达城将全面启动“2015文化旅游年”,3月14日—29日的儿童欢乐嘉年华,将打响2015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的第一枪。

  据了解,儿童欢乐嘉年华现场将设有丰富的大型游乐设施和互动活动,包括:海盗船、旋转木马、cosplay、冰淇淋DIY 等,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玩乐天堂。周末每到整点,cosplay和小丑演员还将进行盛大的户外巡演。现场更有丰富的礼品、奖品等你拿。即日起,只要扫码关注无锡万达城官方微信,即可到售楼处领券参与活动。

  与此同时,“2015文化旅游年”启幕仪式将举行。届时,“村长”李锐将亲临启幕现场,和市民们共同见证“文旅大块头”的大气魄。


(责任编辑 :罗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