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茶文化线路应成世界遗产

2014年03月11日 17:41   来源:中国日报网   黄大维 钟宁家

  中国是中国茶的故乡,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近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转型于明清,复兴于当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佛、道、老、庄、墨诸家的优秀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成为和平的使者。

  一、中国茶文化发源传播的重要区域

  1、云南古茶树王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茶的种植和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社会现象形成了中华文明中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古茶树是中华茶文化的根,研究中国茶文化应该从古茶树谈起。

  何谓古茶树?2005年3月在云南省召开的古茶山国际研讨会上通过的《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建议稿指出:古茶树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的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林)。据统计,全世界的山茶科植物共23属,计380余种,而中国就有15属260种,其中大部分布在西南。有古茶树王国之称的云南所拥有的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古茶树、古茶园,在中国和世界具有唯一性,是重要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古茶树是茶树起源的实物依据茶起源于中国,这是自古以来为世界所公认的。唐代茶圣陆羽曾明确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据专家们研究考证,云南西南部勐海、镇源、澜沧等县都有古茶树的发现。勐海县内有两株古茶树王,证实了西双版纳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是人类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这可以从两株古茶王得到证实。

  其中最老的一棵在巴达区大黑山原始森林之中,树身高34米,树围3.3米,直径一米多,估计树龄1700多年,也就是从三国时代活到现在,而且生长良好。这株茶树的茶叶含简单儿茶素达46.05%,比我国栽培型茶叶含量要高得多,这对高血压等现代型疾病具有很高疗效,对癌症具有预防作用。另一株在盛产普洱茶六大山茶之一的南糯山,树高5.4米,树幅10.9米×9.8米,主树干直径为1.38米,树龄约800年,是宋代人种的。这株茶树,形状奇特,简单儿茶素含量达30%,比一般栽培型茶树含量要高,直至现在都仍然可以采摘茶叶。南糯山漫坡漫野都是老茶园。山上还散落着众多的哈尼族村落。

  云南西南部是茶树的故乡,也是西南茶马古道的起点。普洱茶就是从这里出发,经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到达西藏、昌都、拉萨。

  2、安化黑茶园

  湖南黑茶,是历史上著名的销往边疆的茶。湖南安化等地生产的黑茶深受西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人民的喜爱。曾经,3800公里茶马古道。承载着西北边疆人民对安化黑茶的期待和肯定。安化黑茶,因其产自湖南益阳安化而得名。

  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私茶。”20世纪50年代以来,湖南安化黑茶厂坚持以振兴中国黑茶为己任,开发传统工艺商品,21世纪初这一原产地在安化山区的奇珍走进都市并风靡广东及东南亚市场。其声誉之盛,已不亚于当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茶,被权威的台湾茶书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

  3、杭州西湖龙井茶园

  西湖龙井茶,因产于中国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园而得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泡一杯龙井茶,喝出的却是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

  西湖龙井茶是杭州的一张“金名片”,是杭州乃至中国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物质和文化遗存。她出产成名千百年来,享有“绿色皇后”的美称,是茶中极品、朝廷贡品和国家礼品,以其特有的美誉度在中国茶界赢得了至尊地位,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

  西湖龙井茶与西湖一样,是人、自然、文化三者的完美结晶,她承载着深厚的西湖历史文化,是体现西湖文化的典型代表,是西湖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浙江杭州市人民政府划定的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基地5000多亩分布在风景秀丽的西湖景区范围内,重点产茶村是翁家山、龙井、满觉陇、杨梅岭、梅家坞、双峰等村庄,这里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加上精心培育、采摘和传统手工炒制技艺,形成了西湖龙井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品牌特征,这种特征在整个西湖龙井茶区中是最为鲜明的。多年来,这些产茶村是西湖龙井茶的核心产区,成为国家礼品茶的定点生产基地。

  4、苏州碧螺春茶园

  中国碧螺春之乡——苏州东山。苏州东山,俗称“东山”,古称“胥母山”,全名“洞庭东山”或“东洞庭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洞庭东山素有“天堂中的天堂,花园中的花园”的美称。与苏州古城同龄的洞庭东山,人才辈出,有“宰相故里,院士之乡”的美称,历史上声名显赫的“洞庭商帮”也出于此。

  康熙御茶碧螺春,亦称“碧萝春”,原名“吓煞人香”,俗称“佛动心”。原产苏州洞庭东山碧螺峰,故亦称“洞庭碧螺春”、“东山碧螺春”。《太湖备考》记载;“茶出东西两山,东山者胜。有一种名碧螺春,俗呼吓煞人香,味殊绝,人赞贵之,然所产无多,市者多伪。”碧螺春原产地的茶树与桃、梅、杨梅、枇杷、板栗、桔、李等花果树间种,故正品碧螺春有一种独特的花果香,且形似“蜜蜂腿”、“铜丝条”,身披白毫,隐翠发亮。洞庭山碧螺春誉为“茶中仙子,人间珍品”,君子常以重金求之。

  5、安徽祁门红茶园

  祁门红茶,中国历史名茶。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红”。茶叶的自然品质以祁门的历口、闪里、平里一带最优。当地的茶树品种高产质优,植于肥沃的红黄土壤中,而且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所以生叶柔嫩且内含水溶性物质丰富。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俗称“宝光”);内质清芳并带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蕴含着兰花香(号称“祁门香”),馥郁持久;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叶底(泡过的茶渣)红亮。清饮最能品味祁红的隽永香气,即使添加鲜奶亦不失其香醇。

  “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祁门红茶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国际市场把“祁红”与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的季节茶,并列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


(责任编辑 :范源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共(3)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 页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