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信阳毛尖茶园
信阳产茶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信阳茶叶资源极为丰富,淮南丘陵和大山区皆有种植,荣获国家金质奖。信阳毛尖的原料则主要来自信阳西南大别山,俗称“五云两潭一寨”,即车云山、连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白龙潭、黑龙潭、何家寨。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五云两潭一寨”海拔均在300—800米之间,所产毛尖茶质量最优。一是高山云雾多,光照适宜,短光波的蓝、紫、红光易被叶绿素吸收,增强光合作用,使茶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茶叶味香浓。二是高山雾浓,空气湿润,芽叶持嫩性强,粗纤维少。三是高山日夜温差大,茶叶经光合作用积蓄物质,有效积累多,故高山茶叶味浓郁。四是高山林茂,枯枝落叶多腐烂为土,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松软,偏酸性,有利于茶树生长。五是空气、水质洁净,很少污染,茶叶质量纯正,无杂味。
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于信阳市、信阳县和罗山县一带。据查证,信阳毛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期,清代季邑人蔡竹贤提倡开山种茶,随后出现了元贞(震雷山)、广益、裕申、宏济(车云)、博厚、森森(万寿)、龙潭、广生等八大茶社,发展茶园面积有400余亩,逐渐改进完善了毛尖的炒制工艺。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对发展茶叶生产极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扶助措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信阳毛尖的产量和质量均有很大提高。信阳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被列为全国闻名淮南茶区主要产茶县之一。1936年《重修信阳县志》称:“本山产茶甚古,唐地理志谓义阳(今信阳县)土贡品有茶。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在清代,信阳毛尖的独特风格即已定型。
7、福建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福建安溪人发明于1725-1735年间。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铁观音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七泡余香溪月露,满心喜乐岭云涛”。
安溪铁观音主产区在西部的“内安溪”,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15—18度,无霜期260—324天,年降雨量1700—1900毫米,相对湿度78%以上,有“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之谚。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PH值4.5—5.6,土层深厚,特别适宜茶树生长。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类,是乌龙茶的代表。据载,安溪铁观音茶起源于清雍正年间,当时安溪茶农选育出许多优良茶树品种,其中以铁观音制茶品质为最优。茶树良种铁观音树势不大,枝条披张,叶色深绿,叶质柔软肥厚,芽叶肥壮。采用铁观音良种芽叶制成的乌龙茶也称铁观音,因此,“铁观音”既是茶树品种名,也是茶名。
安溪茶最为著名的“四大名旦”是铁观音、黄金桂、本山和毛蟹。铁观音闻名海内外,被视为乌龙茶中的极品,且跻身于中国十大名茶和世界十大名茶之列,以其香高韵长.醇厚甘鲜.品格超凡而驰名中外。
8、台湾冻顶乌龙茶园
冻顶乌龙茶是台湾所产乌龙茶的一种,属中发酵、轻焙火型。主产于台湾省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山。冻顶山属于凤凰山的支脉,居于海拔700米的高岗上,山高林密土质好,栽种的青心乌龙茶等良种茶树生长茂盛,为品质优异的冻顶乌龙茶奠定了物质基础。对一般消费者而言,产自台湾南投县鹿谷乡一千六百多公顷贩茶园,都是“冻顶乌龙”茶,甚至来自邻近茶园的发酵茶亦可冠上“冻顶乌龙”之名。但行家认为,真正的“冻顶乌龙”产自位于鹿谷的乡彭雅村海拔六百米的山顶上那片四十多公顷的茶园。
冻顶产茶历史悠久,据《台湾通史》称:台湾产茶,其来已久,旧志称水沙连(今南投县埔里、日月潭、水里、竹山等地)社茶,色如松罗,能避瘴祛暑。至今五城之茶,尚售市上,而以冻顶为佳,惟所出无多。又据传说,清咸丰五年(1855年),南投鹿谷乡村民林凤池,往福建考试读书,还乡时带回武夷乌龙茶苗36株种于冻顶山等地,逐渐发展成当今的冻顶茶园。
9、万里茶路——武夷山茶叶之路
在世界物质与文化双遗产武夷山风景区东部,距离武夷山市区6公里,有个村落在历史上举足轻重,那就是万里茶路的起点、中国历史名村下梅。因茶留下的文明遗存与今天的生活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下梅古村独特的魅力。一部《乔家大院》的热播,让这个古村落再一次喧嚣起来,而这一切皆因为茶。2005年9月16日,经国家文物局、国家建设部的批准,下梅村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从此下梅有了一张通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在清朝,下梅处在一条非常重要的商路的起点上,这就是“晋商万里茶路”。“万里茶路”是晋商明末清初开辟的从武夷山下梅到俄罗斯恰克图的茶叶贸易路线,总长5000多公里,纵贯祖国南北方,是与“丝绸之路”齐名的一条重要国际贸易通道。这是一条湮没已久的古代商路,是一段曾经辉煌的国际商业传奇。中国的茶文化就是通过此道传遍世界各地的。
17-18世纪,海路不畅通,丝绸之路不稳定,俄国对华贸易却因草原茶叶之路有了保障,中俄《恰克图条约》的签署,为武夷茶更好更快捷地运送到俄罗斯创造有利条件,南北两大家族晋商常家和下梅邹家在武夷山下梅共同打造财富神话。晋商在武夷山茶区采购的茶叶,先经水路运到“茶叶港”汉口,再经汉水运至襄樊和河南唐河,在有南船北马之称的中原商业重镇社旗上岸,由骡马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越晋城、长治、太原、大同、张家口至归化城(今呼和浩特),然后改用驼队穿越1000多公里的荒原、戈壁和沙漠,最终抵达恰克图同俄罗斯商人进行国际交易。
万里茶路经过俄罗斯将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铸就了清代富可敌国的晋商传奇。晋商以茶马互市为发端,商业触角伸向俄国及欧洲其他国家。跨越区域之广,经营时间之久,实属世所罕见。美国学者艾梅霞(Martha Avery)在其历史学著作《茶叶之路》中说:万里茶路的“载体是茶叶,它在不同民族的人们生活中意义深远重大,又可以用来追踪一个大陆上人们生活的轨迹。”
(责任编辑 :范源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