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胶囊旅馆在中国能否被接受取决于大众心态

2013年12月23日 17:33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胶囊旅馆因其形状像胶囊一样而得名,是由几十个整齐摞起来的“胶囊”组成,每个“胶囊”里面可安顿一名顾客。胶囊旅馆也叫“太空舱旅馆”、“胶囊公寓”、“盒子旅馆”、“格仔旅馆”、“棺材旅馆”、“节能青年客栈”等,起源于人多地少的日本。1979年,新日本观光株式会社在大阪梅田开办了首家胶囊旅馆。1985年,为容纳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的观光客,日本修建了大量的胶囊旅馆,胶囊旅馆开始被普通大众接受。时至今日,胶囊旅馆甚至成了日本的旅游名片,不少旅行者将其列为观光保留项目,一些热门的胶囊旅馆甚至要提前几个月预订。

  日本的胶囊旅馆多选址在车站等交通便利处,由于存在疏散难、存火患等设计上的先天缺陷,其对建筑材料的技术要求却很高,从框架到配件均为防火耐火材料,连床垫都得经过防火检验。“胶囊”像一个个巨大的滚筒洗衣机,分上下两层排列在一起,二层有楼梯直达,内部面积一般不超过两平方米,高度仅有1.25米,人在里面无法站立,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谓是小空间承载了大生活,电视监控器、广播、电视、无线上网等设备一应俱全,且多与桑拿洗浴一并对外营业,住宿费用也比一般旅馆要低廉许多。

  土地资源越来越寸土寸金,胶囊旅馆的出现本是权宜之策,却因其低碳排放、经济实用、节约资源、安全卫生等优点,与人类日益倡导的低碳、环保理念不谋而合,很快就被世界各国效仿,与经济是否发达无关,中国、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等国家都出现了胶囊旅馆,受到了一部分年轻差旅族的欢迎,但除了日本之外,胶囊旅馆难以在其他国家得到推广和发展。

  2010年初,胶囊旅馆首次登陆我国芜湖,“胶囊公寓”因此也被审定入选当年年度新词语,并收录进《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指在保证住客基本生存权的前提下,将私人空间做到合理的最小化的公寓。

  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早已有类似胶囊旅馆雏形的蜗居、蚁族、群居、集装箱屋等降低居住成本的做法。胶囊旅馆的引进,无疑为应对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流动人口骤增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既经济实惠又不失尊严地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胶囊旅馆进入中国的时间很短,却如雨后春笋般在北京、上海、重庆、西安、南京、广州、深圳、昆明等城市涌现,为流动人口提供了旅宿或过渡性住房,杭州、西安、上海还相继出现了生产胶囊旅馆设备的专业厂家。和一些动辄以豪华、大空间为傲的星级酒店相比,胶囊旅馆因其低碳、环保,最大的卖点还在于经济,它在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可以做到房租控制在38元-68元不等。

  西安悠游青年胶囊公寓,是国内首家日式胶囊旅馆,在日本胶囊公寓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太空舱式睡眠床专利,规格为长2.1米、宽1.2米、高1.25米,制造的主要材料为钢材、阻燃ABS工程塑料钢、防火板等,与日本厢式风格的胶囊旅馆一样?熏其居住功能设施也尽可能地现代时尚,配备了冷暖空调、免费宽带、数字电视、24小时热水淋浴、报警系统、通风系统、消防系统、公共客厅浴室、行李房等,以满足顾客的基本居住功能。当然,为了消防考虑,所有的“胶囊”都没有安装门,只能用一块帘子来保护隐私。

  把胶囊旅馆作为暂时性的住处或猎奇性的尝试,很多人都可以接受甚至赞誉,但一旦要长居,毕竟人不是蜜蜂,无法像蜜蜂一样终生挤在密密麻麻的峰巢里。更何况,“胶囊”一个挨一个排列,易存在不够人性化和私密性、安全性、消防等方面的隐患。所以,胶囊旅馆最初的日本设计者,想以此为样板为未来房屋打造新模型的设想道路,恐怕还要更漫长。

  逼仄,往往是体验者对胶囊旅馆的第一印象。特别在我国,历来有追求高堂广厦的文化习俗,安全、舒心、人性化是普遍的居住需求。但随着胶囊旅馆的设计和管理的不断完善发展,这种经济的住宿方式逐渐开始摆脱穷困、压抑、狭小、窘迫等定义。正如一位体验者入住胶囊旅馆,使用无线上网发微信,说“住胶囊旅馆,要想心情好,就当是提前进入了太空时代”。

  在房价被推高到普通人可望不可即的今天,能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固然令人欢欣鼓舞。但我国还有一句老话“广厦万间熏卧眠七尺”。看来,住胶囊旅馆必须无欲则刚,有“夜眠不过七尺”的豁达,就不会觉得胶囊压抑了。胶囊旅馆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探索试水阶段,在客观上能缓解住房难,起到治标作用。而对这一新生事物的接受与否,很大程度源自大众的心态。


(责任编辑 :高桦楠)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