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内蒙古:呼和浩特借力文化助推旅游业发展

2013年12月12日 10:27   来源:中国旅游报   

  呼和浩特及其所辖区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区,历史可以追溯到50万年前的大窑文化时期。由于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1986年12月19日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地区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不仅是汉民族生息活动过的地区,也是中国北方古代、近代、现代少数民族生息活动过的地区,逐步形成了发展脉络清晰、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内涵。

  草原文化是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文化类型,是世代生息在草原地区的先人、部落、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呼和浩特旅游业的发展以草原为背景,充分挖掘草原文化内涵,举办各类大型旅游文化节庆以及会展活动(如国际草原文化节、旅游那达幕等),结合地方民俗特色、蒙古族风情,将悠久、广阔、多元、复合的草原文化与旅游构建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多元化旅游产品,进而成为呼和浩特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

  黄河文化&旅游业发展

  母亲河黄河流经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呼和浩特旅游以九曲黄河和黄河两岸的自然景观为主线,以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重点,形成区别于黄河其他段的具有优势的特色旅游带。具体说来,就是以九曲黄河及其两岸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将故城遗址、古长城和其他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主景有机串联起来;发掘沿黄河地区丰富的民俗风情,作为动感旅游资源融入其中,再点缀以观光农业(农家乐、渔家乐)、引黄入呼引水工程等人文旅游景点,形成内容丰富、特色明显的优势旅游带;打造“与母亲——黄河握手”以及“倾听母亲的诉说”等旅游主题产品,促进沿黄河线旅游业的长期有效发展。

  北魏文化&旅游业发展

  曾一度辉煌于草原的鲜卑人作为草原文明的缔造者之一建立了北魏王朝,至孝文帝时成为南北朝时代表祖国北方的一个封建王朝,开凿了云岗、龙门石窟。为使北魏文化与旅游业在呼和浩特得到完美结合,在和林格尔建造古城遗址和博物馆集中展示北魏鲜卑人的文化;通过文物古迹的必要发掘和遗址原貌的展示,通过对鲜卑草原文明的考古、历史、文化、社会、地理、人类学、城市建设史等的考证,以盛乐古城遗址区为载体,配以导游解说词、宣传材料、影视媒体等,辅以少量古城实体遗存展示,将遗址区隐含的大量信息展示出来;通过建造古城遗址和博物馆将北魏文化与旅游充会结合,辅以北魏文化论坛、盛乐旅游经济发展研付,从而增加项目的可参与性和吸引力。

  大窑文化&旅游业发展

  大窑文化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较大规模的石器制造场,距今50万年至1万年,它的存在有力地证明了呼和浩特是我国古代人类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这里先后出土了动植物化石及古人制造的石器遗物总计达1万多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从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入手,呼和浩特市旅游局在考古发掘时规划:通过建大窑文化博物馆和遗址展示两条途径丰富其旅游内容;通过大窑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大窑文化与内蒙古其他古文化遗址的关系研究,延伸与扩充展示内容;与周边旅游资源,尤其是与南部综合旅游区和呼和浩特市旅游主题城市通过游线组织形成文化特色旅游线路;结合现代声、光、电等技术与游客形成互动。

  土默特文化&旅游业发展

  土默特文化是以蒙古族土默特部文化为基础,融入了汉、藏、满、回等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是北方蒙古族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前21世纪以来,土默特地区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牧地,在该地区称雄的民族先后有鬼方、猃狁、林胡、楼烦、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因此,依托大青山标志性的地理背景,演绎土默川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是呼和浩特市具有优势的旅游项目。该旅游文化产业区主要从历史场景硬质景观与建筑布局形态构建,通过结合蒙古族风情,并具历史文化、生态等特征的土默川先民生产、生活方式与场所再现等方式构成旅游度假区。在这里以物质文化为主(土默特地区历史上的民族建筑、雕塑、小品、绿地、装饰、商品、人物行为与服饰等),“虚”文化为辅(导游解说词、宣传材料、影视媒体、歌舞等),展示与再现土默特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

  民族和亲文化&旅游业发展和亲文化是在和亲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中积淀而成的一种独特文化,具有开放性、交融性、多元性、政治性及远距离通婚等特点。昭君博物院现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蕴涵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社会政治价值,以及通过创意策划可以挖掘的旅游价值是十分巨大的。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昭君博物院是蒙古风情、和亲文化、草原文化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在这里将昭君博物院和蒙古风情园联系成一个整体,集中展示“民族亲缘,华夏一家”的历史主题。通过静态(昭君墓)与动态(风情园)的有机结合,历史(昭君墓)与现代(风情园)的强烈对比,人文(昭君墓)与自然(风情园)的空间组合,突出中华民族的和亲文化,并延伸出草原文化、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将和亲文化与风情园通过历史走廊结合在一起,形成“和亲文化风情旅游区”。

  □云珉


(责任编辑 :史晓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