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人家”是陈巴尔虎旗依托得天独厚的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和厚重浓郁的游牧文化底蕴,引导牧民群众广泛参与,融合休闲度假、观光体验首创的精品旅游产品,具有自由度高、参与性强、灵活选择等特点,是草原深度旅游的全新理念和平台。2012年,陈旗代表呼伦贝尔市,在“内蒙古草原旅游发展论坛”上以“游牧人家”为主要内容作了《探索牧区家庭旅游业发展模式的创新》的典型发言,得到了与会国内知名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肯定。经过几年来的努力,陈旗“游牧人家”建设初具规模,展现了牧区旅游发展的独特魅力,对促进全旗的旅游发展和牧民增收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立足实际,创新思路,打造特色旅游名品牌
(一)创新模式。2009年以来,陈巴尔虎旗把发展牧户家庭旅游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实施家庭旅游业品牌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战略,成立“游牧人家”牧户家庭旅游联盟,注册了“游牧人家”商标,根据市场需求和家庭旅游经营牧户的具体情况,进行统一规划,鼓励符合条件的牧民加入“游牧人家”牧户家庭旅游品牌联盟,以松散的商业联盟模式进行运营,各成员独立核算。巴尔虎旅游资源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独资)负责经营“游牧人家”品牌,旗旅游局与公司共同对“游牧人家”联盟成员挂牌管理。旅游局主要负责审批手续、人员培训、执法检查等;公司主要负责融资(政府资金投资、商业融资)、商标注册及授权、宣传促销、承办大型活动、开发新产品等工作,实现了“游牧人家”的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
(二)完善营销。“游牧人家”以游牧文化为文化支撑,把突出地方特色鲜明的游牧文化作为加入联盟的重要条件,避免了全旗发展旅游业时各景区景点地方文化特色不够显明,对游客缺乏吸引力的问题。着力把这种独特的文化资源转变成优势的旅游资源,因此该项目启动以来十分注重品牌传播。一是联盟成员以“游牧人家”冠名,注重形成统一的市场效应。如“白音乌拉游牧人家”、“巴尔虎游牧人家”等。二是举办各种游牧文化主题节庆活动,强化品牌效应。每年举办1-2次全旗的游牧文化旅游节庆,“游牧人家”家庭旅游接待户承办那达慕、诗歌比赛、民族服饰比赛等。三是开发销售“游牧人家”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传播品牌产品。四是在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报道和在旅游杂志等平面媒体投放广告,组织人员参加旅游推介会、洽谈会宣传“游牧人家”品牌。该项目是陈旗旅游富民的重点支撑项目,也是自治区旅游局重点支持的家庭旅游典型示范项目,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连续三年支持达90万元。
(三)规范发展。经过年的发展“游牧人家”联盟由单纯的牧民家庭旅游接待户参与发展到了相关旅游企业参与的市场联合体,目前有游牧人家46户,牧民合作社1家,其他相关企业3家。分别分布在鄂温克苏木(20户)、东乌珠尔苏木(12户)、西乌珠尔苏木(6户)、巴彦哈达苏木(7户)、呼和诺尔镇(1户)。其中,2012年白音乌拉游牧人家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5星级旅游接待户。该接待户是由陈巴尔虎旗游牧人家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牧户旅游品牌项目,已成为集建设规模、接待能力、活动内容最为典型的家庭旅游接待户之一。2013年,陈旗还在继续推广“游牧人家”,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旅游接待户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申报了1户二星级旅游接待户、5户三星级旅游接待户、2户四星级旅游接待户,争取更多的接待户提档升级、规范发展。
二、科学规划,形成规模,取得特色旅游新成效
一是“游牧人家”家庭旅游品牌联盟初步形成。以政府重点扶持为保障,以国有投资公司为龙头,以牧民家庭接待户为基础的“游牧人家”家庭旅游品牌联盟初步形成。探索出了多户牧民联合经营、企业与牧民合作经营、综合开发招商式经营等多种经营管理新途径,初步形成了统一面对市场的家庭旅游联合体,成为全旗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全旗共接待游客90万人次,其中游牧人家接待游客24.8万人次,占总接待人数28%;完成旅游业总收入3.6亿元,占全旗地区生产总值(78.1亿元)4.6%,其中“游牧人家”旅游项目总收入4300万元,占旅游业总收入12%。
二是“游牧人家”成为牧民群众提高收入的新途径。从事“游牧人家”旅游项目的牧民人均纯收入远高于其他牧民,而且带动附近牧民间接从事旅游业,解决了附近牧民临时就业、销售农畜产品等问题,开辟了广大牧民参与市场,提高收入的新途径。截止目前,牧民直接从业人员270人。2012年,从事“游牧人家”旅游项目的牧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846元,比全旗牧民人均纯收入(13159)多3687元,高28%。
三是“游牧人家”强化了文化与旅游之间的互促作用。草原观光和民俗体验一直是陈旗旅游业致力发展的主要方面。通过“游牧人家”旅游项目充分真实的展现了地方民间民俗文化,从而对游客形成更强的吸引力,带动了陈旗旅游企业对草原游牧文化内涵的挖掘,“游牧人家”已成为草原游牧文化保护、传承的载体之一。同时,发展“游牧人家”也为陈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多年来陈旗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几家旅游企业,广大牧民群众的参与旅游的热情不高、渠道不多。大力开展“游牧人家”旅游项目以来,牧民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并且带动城镇居民和其它企业也开始参与旅游业,对促进旅游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积极引导,强力推进,实现特色旅游高水平
陈巴尔虎旗作为边疆少数民族牧业旗,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但“游牧人家”旅游项目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的发展,使得当前我旗“游牧人家”项目存在着上级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品牌影响力不强,规范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下一步,将继续积极引导,加强支持服务,提升独创的特色品牌“游牧人家”的知名度,在扩大牧民增收渠道,提高牧民收入方面,做出有力的贡献,成为全旗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之一。
一是科学规划,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把“游牧人家”纳入解决牧区问题、推动牧区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战略范畴。坚持走联合化、多元化、开放化的投入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和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参与家庭旅游的开发和建设,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游牧人家”规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注重对历史民俗的传承和保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创新观念,充分挖掘草原游牧文化内涵,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特色农牧产品;拓展和深化观光型“游牧人家”,强化参与性;提升“游牧人家”的休闲度假功能,增加游客的重游率,促进经济发展、牧民增收。
二是强化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游牧人家”的投资经营主体是牧民,要使其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加强对经营者、从业人员及牧民的教育和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经营者进行农牧业科技、职业道德、民俗文化、旅游接待经营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经营者的技能和水平;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途径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游牧人家”经营管理人才,为“游牧人家”旅游项目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促使“游牧人家”旅游项目向经营科学化、服务规范化、内容精品化方面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引导,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游牧人家”旅游项目与牧区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好牧区生态环境和“游牧人家”之间的协调发展规划,突出环境效益,加强土地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准确进行“游牧人家”的功能定位和产品开发;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游牧人家”发展的环保法规体系,对“游牧人家”发展进行指导和监管;严格项目审批、环评、环保治理等制度,强化动态监督管理;建立“游牧人家”动态准入准出机制,优胜劣汰,促使其提高软硬件水平;加大生态环保的宣传和教育;构建行之有效的协调和监督机制。
游牧人家的蓬勃兴起为陈巴尔虎旗的旅游业发展拓宽了思路,未来将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传播民族文化、展现民俗魅力的实际,进一步促进全旗旅游业的提档升级和牧民收入稳步增长。
(责任编辑 :史晓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