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献七一 丹东天桥沟东北抗联遗址巡礼(组图)

2013年07月01日 15:37   来源:辽宁文明网   

  仲夏时节,辽东红色名胜——天桥沟绿草茵茵、古树苍苍。远在1934年7月,杨靖宇将军在这里建立了抗日革命根据地,次年建立了东北第一个红色政权——“四平乡政府”。在“七一”党的生日临近之日,怀着对革命先辈无比崇敬的心情,带着对革命圣地的向往、对民族精神的崇拜,我走进了天桥沟的原始地貌,体验抗联生活和瞻仰英烈遗迹,探寻79年前的红色遗迹。

  据当地人介绍,天桥沟有着保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东北抗日联军遗址,这里最让当地人引以为豪的就是威震敌胆的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在这里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在重山密林间,时不时的就能发现当年的遗迹。

  四平乡政府旧址纪念园

杨靖宇将军像

杨靖宇将军像(南左摄影)

  四平乡政府旧址纪念园曾是东北第一个红色乡级政府---四平乡政府所在地。在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由汉白玉精雕细琢而成的杨靖宇将军像。塑像高三米,头戴狗皮帽子、身穿羊皮大衣、脚蹬牛皮靰鞡、双手各持一把20响“盒子炮”,大衣敞开微微掀起,坚定的眼神凝望远方,威风凛凛,仿佛在向人们讲述当年率领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将士们在天桥沟密营坚强抗战、英勇杀敌的感人故事。碑下有黑底金字的碑文“杨靖宇将军 一九八六年 彭真”等字样。

纪念馆里的陈列品

纪念馆里的陈列品(南左摄影)

  三间茅草屋就是按照原样复制修建的东北地区第一个红色人民民主政权——宽甸县四平乡民主政府,1934年7月到1938年冬,杨靖宇将军率部在天桥沟地区打游击,曾在此间茅草屋与四平乡民主政府领导共商抗日大计,也曾在此居住过。现被辟为《杨靖宇将军暨东北抗联第1军军部旧址陈列馆》,陈列有杨靖宇将军穿过的衣服、佩戴过的物件、撰写的信件、以及部分珍贵的历史图片、还有专家鉴定的图片、文件,名人题词等等。置身陈列馆,让人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战火纷飞的年代,眼前浮现出杨靖宇将军率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历史场面。

  抗联小路秘通营地遗址

抗联小路

抗联小路(南左摄影)

  “抗联小路”是隐藏于天桥沟森林公园内的一条秘密小路,处处留下了杨靖宇将军的足迹,当年东北抗日联军在遭遇危急情况时,就是由此小路安全转移。进入森林之中,往北上山,山石蹉岈,怪石密布,道道绝壁横亘,除了知情人以外,都以为无路可过。可是,偏偏有两道绝壁中间裂开一道沿东西走向的大缝隙,出现了一条秘密小路,当地人称其为“抗联小路”。天桥沟“抗联小路”与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里是战斗撤退的秘道,天然的屏障通往密营旧址。

密营旧址

密营旧址(南左摄影)

  东北抗联在天桥沟地区的保存完整密营遗址有20多处,都分散于附近的原始森林中。1934年7月,杨靖宇将军率东北抗联1军军部和1师官兵在此密营宿营,与日寇展开了长达4年之久的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由于抗联1军作战频繁,许多伤员需要救治,于是他们在与密营遗址一山之隔的大黑沟西湖区组建了野战医院。野战医院组建以后,抗联在辽东地区作战负伤的伤员都送到这里治疗。1954年,丹东市人民政府在大黑沟里树立了一座抗联遗址纪念碑。

战火洗礼的“古桦将军”

战火洗礼的“古桦将军”(南左摄影)

  1936年10月,日寇纠集本溪、宽甸、桓仁三县兵力“讨伐”天桥沟的抗日联军。抗联依托天桥沟天然屏障,令日伪军“讨伐”多日无功而返,侵略者恼羞成怒,便下令放火烧山,将这片原始黄桦树林火烧殆尽。这棵古桦就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火烧的斑斑痕迹无疑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野蛮罪行的又一见证。如今这棵古桦已有280多年的高龄了,树高30多米,堪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人们为了纪念杨靖宇将军,又称此桦树为“杨桦”、“古桦将军”。

  抗联“仙人洞”与“双树功”

仙人洞

仙人洞(南左摄影)

  天桥沟的“仙人洞”,是一个贯穿的石洞,高3米,宽2米,长30余米。据辽宁地方党史专家考证,所说的两位“仙人”,并非传说中的“神仙”,而是两位抗联战士。1938年夏,由于叛徒的出卖密营完全暴露,但是两名抗联战士宁死不降,藏身在这个山洞里居住。尽管他们的行踪非常隐密,还是被当地猎人发现了,误以为他们是“神仙”,故称此洞为“仙人洞”。

双树功

双树功(南左摄影)

  “双树功”是当地的一个奇景——约10立方米巨石向下坡探伸3米,形成坠落山谷之势,恰被两棵百年以上的花曲柳死死地拦住了去路。花曲柳与巨石接触点处,树已牢牢包住巨石的边缘,勇敢地托住巨石、免其坠落,表现出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和超乎寻常的战斗力,令人叹为观止。在其旁边有一处抗联密营遗址。据记载,当年抗联1军少年营的小战士们,在这里与敌人交战,参战的15名少年营小战士不幸全部壮烈牺牲。而“双树功”依然表现出茁壮的生命力,象征着不屈的抗联精神。

  抗联军部师部旧址

  旧址周围有七颗大树环绕,分别是水曲柳、椴树、榆树等,树龄都在70年以上,或许是杨将军当年为了点缀而播种的,如今已英姿挺拔,依然坚守这杨将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令人好生敬佩 ,在告诫人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

抗联师部旧址

抗联师部旧址(南左摄影)

  杨靖宇将军曾多次在这里召开秘密会议,先后取得了双山子大捷、四平街大捷等重大战役(战场都在天桥沟山脚下),重创了日军。

抗联枪械库遗址

抗联枪械库遗址(南左摄影)

  抗联枪械库是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第1师存放枪械的地方。在杨靖宇将军亲自指挥下,东北抗联在辽东地区打了很多胜仗。每次战斗结束后,抗联将士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收集各种战利品,由于当时环境险恶,武器弹药甚至比生命还重要,抗联将士们缴获的战利品特别是枪械弹药,都要立即搬运到这里,实行集中存放和管理。

  “重走抗联路”——在静谧而不失壮美的大自然里,踏着先辈的英雄足迹、瞻仰杨靖宇将军生前战斗过的地方,让人倍感激动。在翠绿的天桥沟红色教育基地,依稀仍可感受到“红旗招展,枪刀闪烁,我军向西征”的峥嵘岁月。民族精神的印记深深烙印在天桥沟,吸引着越来越多人来到这里熏陶红色文化,珍惜幸福生活。(宋长春)


(责任编辑 :范源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