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地处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东部、乌苏里江西岸,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比金市隔江相望。中国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实施一个月以来,大批俄罗斯游客经饶河口岸入境,饱览饶河的生态人文景致,更因地道美食与中医理疗“放慢脚步”,跨境游体验愈发丰富。
明水期中俄口岸码头距离760米,冰封期中俄口岸码头直线距离仅430米。作为对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唯一四季通关口岸,因《乌苏里船歌》而闻名的饶河还藏着多重魅力――有大顶子山的林海风光,有四排赫哲族的渔猎文化,是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更以鱼皮制品传承着非遗智慧。
免签促客流 边检提效保通关
“你好!欢迎来到饶河!”
10月11日,在饶河口岸入境大厅,记者看到,刚刚搭乘当天第一班船的俄罗斯游客排着长队等待入境。
据了解,饶河与比金市之间当天可乘坐班车往返,实现跨国一日游,流水期乘摆渡船10分钟就可直达对岸。如果从饶河口岸出境,到比金市有直达哈巴罗夫斯克的汽车,饱览异国风情。

旅客通关入境(央广网记者 庞淼 摄)
年初以来,饶河口岸入境旅客达4.3万人次,其中俄籍旅客2.8万人次,占比60%。“免签政策落地后,经饶河口岸入境的游客量持续攀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0%。”饶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队副队长杨金宝介绍,对于政策的实施,边检部门提前部署,增派精通俄语的台外民警进行引导,为俄籍旅客讲政策,引导他们便捷通关。同时,根据口岸现场的客流情况,增派警力,加开通道。
“美食+理疗”引客留 多元服务暖人心
“饺子好吃”“中医按摩真舒服”“商品太丰富了”……
免签政策实施以后,俄罗斯游客的停留体验更趋多元。游客伊戈尔上午抵达饶河、办理入住后,便前往酒店对面的爱情岛公园散步,他直言“这里风光优美,酒店环境舒适,会在这里玩两天。”

俄旅客试戴桦树皮发夹(央广网记者 庞淼 摄)
不少游客是专门为美食和理疗而来的。拉里萨肩膀痛,曾在朋友推荐下到饶河体验中医疗法,此次特意与朋友丹妮娅一同体验中医推拿按摩和针灸,他表示“会将中医推荐给更多人”。饶河县某养生美容会馆负责人白媛杰说,店里常接待俄罗斯顾客,从前靠翻译机交流,如今店员能进行简单沟通或用手机翻译软件沟通,已积累不少俄罗斯的回头客。
游客奥利亚和朋友此行更注重美食体验。他们中午品尝了饺子、锅包肉和凉菜,还预订了晚餐的烤鸭,下午还聊天畅饮一番。奥利亚认为中国菜很好吃,乐于向中国人学习筷子的使用,现在已十分熟练。“俄罗斯也有中餐,但没有在中国吃得正宗,以后会经常来。”她说,计划回家后尝试复刻中国味道的饺子,做给亲人品尝。

奥利亚(右一)一行体验中餐(央广网记者 庞淼 摄)
为更好地服务俄罗斯游客,饶河街头的饭店、服装店、美容院、五金店等,已有部分商家在牌匾上标注俄文。饶河蜜都国际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根发介绍,他们为俄罗斯游客制作了包含当地饭店、酒店、景区等信息的“爱心卡”,方便游客解决吃住行游需求;面对免签政策带来的行业变化,旅行社主动采取规范性措施,如向边检部门提供人员名单、实行统一阶梯式管理。他表示:“游客增多既欣喜又欣慰,未来会积极做好服务、开拓业务。”

丹妮娅体验中医针灸(央广网实习记者 齐蕊 摄)
饶河的住宿行业也在同步跟进。蜜都酒店总经理江振宇介绍,免签政策落地以后的首个“双节”,酒店共接待游客1200余人次,是去年同期接待量的3倍。针对这一情况,酒店抽出一部分员工学习俄语,做一些培训工作。在餐饮方面,除了推出本地的全鱼宴,还推出了鱼子酱、烤肉、炸鸡等俄罗斯人喜欢的菜品,未来计划推出主题房型、主题餐厅和俄罗斯风情酒吧,引进一些俄罗斯歌舞表演等项目。
文旅布局谋长远 专家献策助发展
“一首歌、一条江、一座山、一边城”串起了饶河全域旅游。
近年来,饶河县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在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到来之前,组团赴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俄罗斯游客的旅游需求。为了承接不断增长的边境旅游需求,饶河县提升服务品质,新建了3处功能完善的自驾游营地。
饶河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吴海微,饶河四排景区2024年获评了4A级旅游景区,大顶子山森林公园4A级景区申报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未来饶河县将制定全域旅游标准规划,推动景区线路联动,整合多元资源,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文旅体验。让饶河不仅“引客来”,更能“留客住”。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马蔚云研究员分析指出,饶河虽具有一定区位优势,但对岸的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人口较少,未来俄入境旅客还有小幅长势,不会爆发式增长。建议在交通辐射上,加密饶河至佳木斯、哈尔滨的客运班次,推出“饶河中转+全省联游”套餐,方便俄游客深度体验黑龙江风光。
记者:庞淼
视频:齐蕊(实习)
翻译:饶河县外事办科员岳兴龙 饶河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