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上新” 催生文旅发展新动能

2025-05-15 14: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冬阳)
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职业“上新” 催生文旅发展新动能

2025年05月15日 14: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不久前发布公示,拟增加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等17个新职业及42个新工种。值得关注的是,旅游行业此次增设5个特色工种,包括景区营销推广师、安全管理师、生态环境保护师、智慧景区管理师,以及旅拍定制师。这一职业分类的扩容,既折射出文旅产业升级的新趋势,也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新职业、新工种出现的背后

近年来,文旅融合持续深化,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既重塑了产业格局,也催生了就业结构的深刻变革。自2019年以来,人社部已向社会发布6批93个新职业。数据显示,民宿管家、网络主播、商业摄影师等一批新职业吸引了诸多劳动者加入,特别是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新职业、新工种的出现,其背后离不开技术驱动和业态创新。”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闫向军表示,新技术应用催生新岗位。在技术驱动下,不断衍生出更多新的业态。伴随旅游消费业态的不断丰富和经营模式的创新迭变,进一步推动职业分类精细化。

对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宋昌耀同样谈到,增设旅游相关新工种,不仅是职业分类的扩充,更是我国旅游产业需求端个性化、供给端智慧化、分工专业化以及可持续化转型的缩影。旅游新玩法、新业态不断增长,景区营销推广、旅拍等工种都是对此趋势的响应。同样,景区智慧管理以及景区安全、生态保护等工种的出现反映出旅游行业分工日益深化。

机遇与挑战并存

“这些新工种的出现都将强化旅游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的行业定位。”宋昌耀认为,专业化的营销推广有助于连接真实的旅游供需,安全管理和智慧管理则可以有效保证旅游行业稳定运营,这些对于提高旅游行业效率水平都将大有裨益。而无论是旅拍增加新体验,还是智慧旅游提高便利性,也都将大大提升游客满意度。

然而,机遇总与挑战并存。以旅游规划为例,过去需耗时数日的行程安排,如今通过AI助手可瞬间完成。近期,多家在线旅游平台纷纷推出AI助手,帮助游客制定出行规划,提升出游体验。

“旅游行业虽是一项服务行业,但鉴于行业链条上相当多的职业和岗位是以信息传播交互作为主要工作内容,我们需要深度思考的是,在产业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今天,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需不断调整或是改变,甚至颠覆对某些岗位或是职业技能的认知和运用。”闫向军坦言,“新岗位、新职业的出现与发展只是一个开始,在当下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时代,未来会有更多的改变和挑战。”

教育革新与自我迭代

据2024年底58同城发布的《2024新职业新生活新服务报告》显示,随着新职业需求的持续增长,高学历人才正加速流入新兴领域,特别是在技术驱动和服务创新类岗位上,高学历从业者展现出显著优势。2024年,58到家参加培训的学员中,本科及以上高校毕业生人数是2023年同期的4.2倍。如何持续开发好新职业、新工种带来的就业增长点,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面对产业变革,教育体系同样面临转型。宋昌耀表示,应对当下旅游发展趋势,一是要及时跟踪行业变化,更新旅游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培养旅游行业、新工种,二是要强化情景式教学,针对实践性强的新领域、新职业,通过场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加强旅游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和职业认知。

在闫向军看来,单纯从教育层面,不能把AI仅仅看成一种工具,更要认真考虑它对职业和技能的深远影响。“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为例,为了更好适应未来职场的人机协作模式,近几年,学校一直在进行大规模的数字化转型,在课程教学中,我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合理使用技术并与之共生的能力,增强他们对于未来职业和应具备技能的认识,不断进行自我技能和认知的迭代。同时,时刻提醒学生多进行自主思考,警惕技术盲从,避免丧失主体性。”

政策护航规范发展

当前,新职业新工种呈现工作内容多样、劳动关系灵活化、工作方式弹性化、流动性大、组织性弱等特点,如何保障这些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备受各界关注。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既需要通过新就业形态创造更多适配性就业岗位,也要相应提升新就业形态的就业质量,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

闫向军认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未来旅游行业中的新职业、新工种将呈现碎片化、个体化发展态势。因此,对于人力资源部门而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确保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大环境下更好发挥岗位作用。

宋昌耀则建议,要做好新工种技能人才等级认定,鼓励各地将旅游新工种人才纳入人才目录,做好政策咨询、职业培训、专项服务等保障。同时,加强合同规范,提高合同意识,“尤其是景区营销、旅拍等用工关系不清晰、灵活就业占比高的职业。”

新工种的涌现,既是旅游产业升级的“晴雨表”,也是观察中国文旅产业发展的棱镜。从教育革新到政策护航,从个人奋斗到权益保障,多方合力方能将“职业上新”转化为“发展上新”。(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金金)

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拟新增17个新职业名单


(责任编辑 :李冬阳)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