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小乡村”撬动文旅“大市场”

2025-05-06 08:54 来源:光明日报

一顶帐篷、三五好友,感受花田露营的惬意,体验飞盘大战、越野穿越赛的激情……5月3日,浙江杭州临平区的“百村万帐”暨田野时尚运动嘉年华活动拉开帷幕,吸引无数市民游客的目光。

游客李菁被现场热闹的氛围深深吸引:“趁假期带家人来露营,欣赏乡村自然风光,体验亲子定向赛等运动,真是不虚此行!”

“我们的活动将体育资源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为游客和运动爱好者提供不同的体验,还带动了乡村特色农产品消费。”“百村万帐”活动运营负责人谢慧荣说。

这个“五一”假期,热门城市景区人潮涌动的同时,也有不少市民游客将目光投向了城市近郊的乡村,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微度假”。在田园民宿细品农家风味,去乡村田野赴一场花海之约,农事采摘、美食嘉年华、文创市集、露营、篝火晚会、非遗手工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游客带来精彩的假日旅程。

在福建厦门集美东辉村,“五一”假期第一天上午,数百名携家带口的市民游客便涌入这个平日里不太热门的乡村。“我们是专门为体验钓小龙虾而来的,钓到后还可以现场自己烤,新鲜度拉满!”来自广西的游客张燕热情满满地说。

村里的种养基地旁,不少游客们扛着钓竿、拎着水桶,纷纷展示着自己钓上来的“战利品”。负责人陈女士忙得脚不沾地:“从早上8点到傍晚,钓竿就没停过!”

在各地,越来越多乡村创新文旅业态,吸引游客共享乡村精彩生活——贵州省榕江“村超”、台江“村BA”、三都“村马”、凯里“村T”等“村”字号群众性文旅体活动持续火爆;江西吉安市钓源古村举办国际乡村艺术周,非遗技艺、传统美食、文化展演摊位齐聚宋风市集,茶香与美食香气弥漫;云南省大理州沙溪古镇的传统白族家宴上,游客可品尝白族特色美食,同时欣赏白族霸王鞭、白曲等民俗表演。一个个美丽“小乡村”撬动了文旅“大市场”,为假日旅游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本报记者 鲁元珍)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魏金金)
光影之间照见美好
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美丽“小乡村”撬动文旅“大市场”

2025年05月06日 08:54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鲁元珍

一顶帐篷、三五好友,感受花田露营的惬意,体验飞盘大战、越野穿越赛的激情……5月3日,浙江杭州临平区的“百村万帐”暨田野时尚运动嘉年华活动拉开帷幕,吸引无数市民游客的目光。

游客李菁被现场热闹的氛围深深吸引:“趁假期带家人来露营,欣赏乡村自然风光,体验亲子定向赛等运动,真是不虚此行!”

“我们的活动将体育资源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为游客和运动爱好者提供不同的体验,还带动了乡村特色农产品消费。”“百村万帐”活动运营负责人谢慧荣说。

这个“五一”假期,热门城市景区人潮涌动的同时,也有不少市民游客将目光投向了城市近郊的乡村,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微度假”。在田园民宿细品农家风味,去乡村田野赴一场花海之约,农事采摘、美食嘉年华、文创市集、露营、篝火晚会、非遗手工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游客带来精彩的假日旅程。

在福建厦门集美东辉村,“五一”假期第一天上午,数百名携家带口的市民游客便涌入这个平日里不太热门的乡村。“我们是专门为体验钓小龙虾而来的,钓到后还可以现场自己烤,新鲜度拉满!”来自广西的游客张燕热情满满地说。

村里的种养基地旁,不少游客们扛着钓竿、拎着水桶,纷纷展示着自己钓上来的“战利品”。负责人陈女士忙得脚不沾地:“从早上8点到傍晚,钓竿就没停过!”

在各地,越来越多乡村创新文旅业态,吸引游客共享乡村精彩生活——贵州省榕江“村超”、台江“村BA”、三都“村马”、凯里“村T”等“村”字号群众性文旅体活动持续火爆;江西吉安市钓源古村举办国际乡村艺术周,非遗技艺、传统美食、文化展演摊位齐聚宋风市集,茶香与美食香气弥漫;云南省大理州沙溪古镇的传统白族家宴上,游客可品尝白族特色美食,同时欣赏白族霸王鞭、白曲等民俗表演。一个个美丽“小乡村”撬动了文旅“大市场”,为假日旅游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本报记者 鲁元珍)


(责任编辑 :魏金金)

分享到: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