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发力打破老年游“年龄门槛”

2025-04-22 12:21 来源:中国旅游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佳鸣)
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多方发力打破老年游“年龄门槛”

2025年04月22日 12:21   来源:中国旅游报   

 “年龄门槛”本质上是旅游服务与老年群体风险承受能力的错配。打破这一困局,要以适老化思维优化旅游服务体系,让服务适配需求而非需求迁就服务。

春暖花开,正值旅游高峰期,不少市民反映,“年龄门槛”在老年旅行团中普遍存在,且标准不一。旅游企业为何设置“年龄门槛”?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持续转变,老年人的出游需求愈发旺盛。随之而来的是高龄老人出游受阻于“年龄门槛”的现象愈发突出,旅行社常常会以70岁为“临界线”设置报名限制。

旅行社对老年游客突发疾病、意外受伤等风险的担忧可以理解。然而,将高龄老人“一刀切”拒之门外,实则暴露出企业在产品设计、服务保障上的不足。当多数旅行社仍提供标准化行程,而缺乏对老年人体能、健康、出行习惯的考量时,风险防控便只能退守“年龄限制”这一最粗放的防线。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要求,“以健康状况取代年龄约束,完善相关规定便利老年人出游,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并加强监管。发展老年旅游保险业务,鼓励扩大旅游保险覆盖面”。

可见,“年龄门槛”本质上是旅游服务与老年群体风险承受能力的错配。打破这一困局,显然要以适老化思维优化旅游服务体系,让服务适配需求而非需求迁就服务。

在这方面,南京海熙国际商务旅行社通过长期积累客户健康数据,设计慢节奏生态旅游线路,配备全科医生随团、适老化交通设备等,既可以满足老年人看世界的渴望,又能够将风险降至可控范围。这表明,旅游服务需要提高对差异化群体的贴合度,从“标准化”转向“定制化”,从“被动防护”转向“主动赋能”,进而提高供给的精细化水平。

此外,打破出游“年龄门槛”,还需要多方协同构建保障体系。民事层面应当进一步厘清责任划分,通过健康告知、家属知情同意等规范流程,既可以规避法律风险,又能够体现人文关怀;监管层面应严查虚假宣传与霸王条款,制定银发旅游服务标准,倒逼行业提质;政策层面,鼓励开发适老化旅游产品,引导商业保险参与高龄老年人旅游服务。

当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银发旅游市场潜力巨大。让每一位银发游客在“诗和远方”中收获从容与尊严,不仅是老龄化社会应有的温度,更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房清江)


(责任编辑 :秦佳鸣)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