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旁,用侗语唱起新编“法律歌”

2025-04-18 09:33 来源:法治日报

□ 记者   王家梁

□ 见习记者 胡特旗

□ 通讯员  何永利

4月13日,夜幕初垂,肇兴侗寨的信团鼓楼内燃起篝火。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品仙怀抱琵琶,用侗语唱起新编的《森林法琵琶歌》:“古树参天是寨宝,砍树如同断命根……”数百名侗族群众围坐倾听,火光照亮了一张张专注的面庞。

这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双语普法”的日常一幕。法治精神正以民族文化为舟楫,在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破浪前行。

地处黔湘桂三省交界的黎平县,71%人口是侗族,苗族、瑶族、水族等民族群众散居在层峦叠嶂间。语言隔阂、交通闭塞曾让部分村寨深陷早婚辍学、山林纠纷等治理困境。“群众听得懂才能信得过。”黎平县司法局局长松秉和说,当地创新探索“文艺、节庆、鼓楼、巡回”四法融合的普法模式,用民族语言讲法治故事,使法律条文化作山歌里的悠扬旋律。

在黄岗侗寨的百年禾仓旁,法治文艺轻骑兵正在上演普法小品《以身试电》。群众“演员”吴胜华头缠侗帕,用方言演绎私拉电线的危险后果。当“触电者”应声倒地时,观众席上一片惊呼。“比贴标语管用!”村民吴贵阳说,去年寨子里就拆除了17处隐患线路。3年来,这样的法治文艺演出已覆盖全县142个村寨,侗戏《反诈琵琶歌》、快板《国家安全法》等23个原创作品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法治教材”。

农历三月三的侗年节,双江镇集市变身“法治超市”。黎平县司法局干部欧安欣身着手织的侗布衣,用侗语讲解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咨询台前,四寨村的潘女士正在咨询离婚财产分割。“侗语讲解就像姐妹谈心。”潘女士说。

最具侗族特色的普法场景,当属星罗棋布的鼓楼。在岩洞镇述洞村,鼓楼议事会正围绕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展开辩论。“禁止砍伐风景林”条款引发热议,村法律顾问潘继桢搬出森林法逐条解释。最终,98%的村民表决通过新规。“鼓楼议事传承数百年,现在加上了法治标尺。”村支书徐绍维说。据了解,目前黎平县已有283个村将法治条款写入村规民约,山林纠纷同比减少41%。

震撼人心的普法课堂在巡回法庭。2023年夏末,岩洞镇鼓楼里庄严肃穆,黎平县人民法院在此公开审理一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用自己的银行卡帮人转账也是犯罪!”主审法官甘明红用侗语释法,旁听的450多名群众屏息凝神。3年来,这种“鼓楼法庭”已巡回审理案件145件,当庭调解成功率达91.6%。

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让法治建设在民族地区焕发独特生命力。2023年,黎平县培育1851名“法律明白人”,早婚率同比下降63%,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升至95.68%。

在黎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邰光金看来,双语普法不仅是方法创新,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当法律条文化作本民族语言讲述的理与情,各族群众对法治的认同就深深扎下了根。”

黎平县司法局政工科科长杨秋艳介绍,近年来,他们坚持将党建与司法行政工作深度融合,打造普法宣传“为民”工程,法律服务“便民”工程,矫正帮扶“安民”工程,人民调解“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法治黎平建设。

暮春时节,洪州镇阳朝村的古榕树下,村民们围坐学唱新编的《民法典侗族大歌》。苍劲的枝干上,系满了写有法治心愿的红布条。山风拂过,布条与歌声齐飞,法治精神正随着民族文化血脉,流淌进苗乡侗寨的千家万户。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魏金金)
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篝火旁,用侗语唱起新编“法律歌”

2025年04月18日 09:33   来源:法治日报   

□ 记者   王家梁

□ 见习记者 胡特旗

□ 通讯员  何永利

4月13日,夜幕初垂,肇兴侗寨的信团鼓楼内燃起篝火。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品仙怀抱琵琶,用侗语唱起新编的《森林法琵琶歌》:“古树参天是寨宝,砍树如同断命根……”数百名侗族群众围坐倾听,火光照亮了一张张专注的面庞。

这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双语普法”的日常一幕。法治精神正以民族文化为舟楫,在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破浪前行。

地处黔湘桂三省交界的黎平县,71%人口是侗族,苗族、瑶族、水族等民族群众散居在层峦叠嶂间。语言隔阂、交通闭塞曾让部分村寨深陷早婚辍学、山林纠纷等治理困境。“群众听得懂才能信得过。”黎平县司法局局长松秉和说,当地创新探索“文艺、节庆、鼓楼、巡回”四法融合的普法模式,用民族语言讲法治故事,使法律条文化作山歌里的悠扬旋律。

在黄岗侗寨的百年禾仓旁,法治文艺轻骑兵正在上演普法小品《以身试电》。群众“演员”吴胜华头缠侗帕,用方言演绎私拉电线的危险后果。当“触电者”应声倒地时,观众席上一片惊呼。“比贴标语管用!”村民吴贵阳说,去年寨子里就拆除了17处隐患线路。3年来,这样的法治文艺演出已覆盖全县142个村寨,侗戏《反诈琵琶歌》、快板《国家安全法》等23个原创作品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法治教材”。

农历三月三的侗年节,双江镇集市变身“法治超市”。黎平县司法局干部欧安欣身着手织的侗布衣,用侗语讲解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咨询台前,四寨村的潘女士正在咨询离婚财产分割。“侗语讲解就像姐妹谈心。”潘女士说。

最具侗族特色的普法场景,当属星罗棋布的鼓楼。在岩洞镇述洞村,鼓楼议事会正围绕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展开辩论。“禁止砍伐风景林”条款引发热议,村法律顾问潘继桢搬出森林法逐条解释。最终,98%的村民表决通过新规。“鼓楼议事传承数百年,现在加上了法治标尺。”村支书徐绍维说。据了解,目前黎平县已有283个村将法治条款写入村规民约,山林纠纷同比减少41%。

震撼人心的普法课堂在巡回法庭。2023年夏末,岩洞镇鼓楼里庄严肃穆,黎平县人民法院在此公开审理一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用自己的银行卡帮人转账也是犯罪!”主审法官甘明红用侗语释法,旁听的450多名群众屏息凝神。3年来,这种“鼓楼法庭”已巡回审理案件145件,当庭调解成功率达91.6%。

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让法治建设在民族地区焕发独特生命力。2023年,黎平县培育1851名“法律明白人”,早婚率同比下降63%,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升至95.68%。

在黎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邰光金看来,双语普法不仅是方法创新,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当法律条文化作本民族语言讲述的理与情,各族群众对法治的认同就深深扎下了根。”

黎平县司法局政工科科长杨秋艳介绍,近年来,他们坚持将党建与司法行政工作深度融合,打造普法宣传“为民”工程,法律服务“便民”工程,矫正帮扶“安民”工程,人民调解“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法治黎平建设。

暮春时节,洪州镇阳朝村的古榕树下,村民们围坐学唱新编的《民法典侗族大歌》。苍劲的枝干上,系满了写有法治心愿的红布条。山风拂过,布条与歌声齐飞,法治精神正随着民族文化血脉,流淌进苗乡侗寨的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 :魏金金)

分享到: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