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春光正好,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的和睦村,徐泾河蜿蜒流淌,油菜花田里是大片大片的金黄,不时有游客漫步田间地头,“打卡”拍照。
村里最热闹的,是一条和睦水街:小河一侧,十几幢民宅“串珠成链”,开出了十几家咖啡馆、茶馆、餐厅,哪怕不是周末,也有很多人从市区赶来,在这里闲坐聊天。
街上,村民陈全珍正忙着改造自家的房子,“准备开一家奶茶店”。她带着记者走进后院,高大的香樟、水杉撑起一片“绿伞”,庭院里还栽种了枫树、橘子树以及各色花草,“呐,院子外面就是油菜花,风景没得说”。
“踏青的好地方,非常适合放松心情”,这是许多游客给和睦村留下的评价。2021年,和睦村获评上海市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在这一年,依托田园水乡的地域特色,和睦村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文旅产业,将河畔的民宅根据村民意愿流转,以整租方式交由企业开展招商,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的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
陈全珍把自家的一间小房子流转了出去,每年都有固定收入。眼见村里游客越来越多,她也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年纪虽然不小了,但看到乡村旅游这么火热,街上这么热闹,还是想再闯闯看”。
“好风景带来了经济活力”,在和睦村党总支书记董春辉看来,与上海城区的高楼大厦相比,城郊乡村的魅力就在于原始的自然风貌和田园风光,而游客的到来也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停车、秩序、环境以及外来创业者与村民的关系等方面,需要不断提升管理与服务的水平。
和睦水街上,外来创业者穆典典的“山禾酒馆”已经开了两年,由于主要面向年轻人,经营时间多在晚上,还有歌手驻唱等活动,一度被周边村民投诉扰民。经过不断沟通与协调,酒馆的声音小了,村民的投诉少了,穆典典又在村里的支持下开了一家水果饮品店,销售村民种植的草莓,“我看好乡村旅游,加大投资,把店装修一下迎接更多游客”。
在外来商户的带动下,不少村民走出家门“摆摊头”,萝卜丝饼、海棠糕、青菜……这些本地物产与咖啡、酒吧融合在一起,形成奇妙的乡村商业景观。
从和睦村向西约30公里,是青浦区另一个名声在外的美丽村落——金泽镇岑卜村,由于这里河网密布,水质极佳,被网友们称作“魔都亚马孙”。
十几年前,因为看中这里的水环境,嫁到岑卜村的龙晓燕到村里的第一家皮划艇俱乐部“击水”工作,自此与水结缘,如今已经成为俱乐部的负责人。
“岑卜村的河道四通八达,水质特别好”,龙晓燕带记者走到码头上,几十只五颜六色的皮划艇和桨板摆放得整整齐齐,“一到周末,从上海城区、苏州等地过来的游客,就在这个水面上划桨前行,有水有风有植物,特别舒服”。
从“击水”开始,岑卜村集聚起多家皮划艇或桨板俱乐部,吸引不少爱好者慕名前来,在河道中“探险”,还有全国各地运动员前来训练、比赛,岑卜村成为桨类运动领域的知名汇聚地。与此同时,一些创业的年轻人也看中了这里安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在村里开起面包店、咖啡店、餐厅。
“我们鼓励创业者进行个性化探索,提升乡村消费业态活力。”岑卜村党总支书记倪芳芳说,如今,村里有萤火虫、骑行、皮划艇等一大批与自然相关的业态,实现了多元多样、有序发展,“未来,还将充分发挥村庄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持续开展乡村市集等文化活动,推动乡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村民共富,切实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