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爷爷扛起5岁小孙女,迈着大步流星的“台步”,从贵州黔东南山村的“村T”小舞台走向中国国际时装周大秀场。上场前,孙女说:“我担心我个子太小,别人看不见外婆给我做的衣服。”爷爷回应:“那你踩到外公的木篱上来,这样观众就都能看到你了。”短短1分钟的视频一经发布,便引发网友热议并火速“出圈”。
“我小时候也是这么被爷爷奶奶扛在肩上的”“这就是我们贵州人干农活的常态”……爷孙走秀视频为何触动人心?原因就在其讲了一个好故事。好故事,要见人见事见生活。从人和事的层次看:村里来的爷孙俩,身着苗族服饰走上国际秀场,其中体现出的反差感和独特性,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从见生活的角度观,爷孙俩自然流露的亲情让观众共鸣,仿佛透过屏幕,能看到其乐融融的一家人:乐于传承民族文化的小孙女,一针一线给孙女缝制服装的外婆和积极回应孙女需求的爷爷。一幕幕画面,激发起人们对亲情的温暖记忆。
爷孙俩的“出圈”并非偶然,回到贵州黔东南凯里市的田间地头,“村T”已成燎原之势。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村T”已举办活动超400场,相关内容全网播放量超亿次,“村T”已成为当地村民互动、交流情感的公共场域,是提升村民文化自信的舞台与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的“金招牌”。那么,如何讲好一个吸引游客、触动人心的地方故事,助力打造农文旅品牌?“村T”的成功探索能带来哪些启示?
要立足本土文化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赴贵州和云南考察调研中,进一步阐释了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怎么抓好旅游呢?就是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抓好人无我有的东西。”何为“人无我有”?即为本地的特色产品与服务,在乡村旅游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下,“村超”“村马”“村T”等“村字号”活动正是在挖掘本土特色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创新探索出别开生面的乡村旅游新赛道。
要打造专业人员队伍。“村T”的发起者杨春林,本身即是一名新锐民族设计师,对传承苗族文化、推广“村T”有强烈的文化自觉。由此可见,要培养一支能够出色讲述文旅故事的团队,成员需要满怀热忱,具备深厚知识涵养,并敢于突破常规,进而精准挖掘出精彩的文旅故事。
要实现传播渠道多元化与创新化。“贵州村T纪实”“古阿新”等多个自媒体平台的账号是讲述“村T”故事的重要载体。为啥要办“村T”?村里的“模特”是怎样在秀场和农活之间“无缝衔接”?作为“模特”的妈妈们,又有怎样的心路历程等问题都能在自媒体账号中得到解答,且脱离了宣传式、“灌输式”的传统路子,都从讲故事的角度切入,让村民成为故事的主体,视频内容真挚动人,形式可学可鉴。
阳春三月,各地的乡村文体活动如春潮涌动,文旅市场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抢人大战”。热潮之下,常见各地紧追热点,或是依托热门文化IP做文章,或是跟随网络热点“套公式”整活,各地积极主动的姿态值得肯定,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看,仍需“勤练内功”,挖掘本土文化优势,讲好本地文化故事,如此才能在时代浪潮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