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泉州的千年繁华

2025-01-20 10:1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魏金金)
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品读泉州的千年繁华

2025年01月20日 10:1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兼容并用儒释道,善于调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这是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于个人、于众生而言,智慧永难俱足,圆融常憾有缺。但有座城市告诉你我,无须那么泾渭分明、执念太过,把一切归于日常,归于真实生活,便是现世安好。

  这座城市是泉州。

  一

  红艳如火的刺桐繁花,造就了泉州“刺桐城”的美名,泉州港也得名“刺桐港”。宋元时期,刺桐港出现“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成为马可·波罗笔下盛赞的东方大港。后因遭受兵乱浩劫等,泉州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以崭新之姿重现世人面前,这里的悠悠古韵开始广为人知。

  泉州曾经创造的繁华是盛大的,22处世界遗产点中的14处便是明证。其中,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南外宗正司遗址,见证了封建王朝地方行政机构围绕海事管理所开展的实践。德济门遗址记录的是城市从北向南拓展以及商业性城区人群汇聚、多元文化共存的印迹。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反映了对外贸易繁荣所依赖的丰富物产和发达的手工制造业。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遗址,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透过这些跨山越海、面江向海的交通设施网络及航标,人们至今仍能感受到宋元中国东南一隅开展世界海洋贸易的雄浑脉动。

  创造繁华的生命,惯常在磨砺中祈求慰藉,在慰藉中变得坚韧,在世俗中淬炼升华。天后宫、真武庙、泉州府文庙及学宫、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历经千百年,它们已然成为这座城市人们的心灵庇护所。这8处世界遗产点建造的年代、主体各不相同,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道、佛以及一度在中东、欧洲、中国广泛传播后几近消亡的摩尼教,还有至今仍是世界主要宗教的伊斯兰教。

  “半城烟火半城仙”,这句出处待考的诗句,无疑是泉州这座城市独特魅力的精妙凝练。

  历史上,这里的人们,呈现出一种群体面相:不安于先天条件所限,不认命、不服输、不畏险阻地奋发劳作与创造,留下了丰厚的物质文化遗存。历经上千年,足以垒起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遗之城”的高度。至今屹立在这片大地上的一座座、一排排红砖红瓦古厝,经久如新,呈现温暖的“泉州红”,是这座城市的人们创设生活、筑梦家国的鲜艳底色。另一种群体面相是,他们在日常起居中忘却现实功利,孜孜寻求精神超越,接纳奋争过后的命运馈赠。在重商主义的氤氲中,泉州与世界各地广泛交流交往,孕育形成了“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独特景观,诸“神”共处,兼容并包。

  受限于地狭人稠,相当多的泉州人只得向大海讨生活,或耕海牧渔,或进行海洋贸易。“行船走马三分命”,出没风浪与大海打交道的生存方式,可能获得渔舟唱晚的丰收喜悦,也可能是空手而归的怅然若失,甚至是家人向大海哭喊孤魂归来的悲恸欲绝,这一切锻造了这里的人们对命运无常、祸福难测看淡与豁达的态度,闲暇之时借由“拳头、烧酒、曲”,享受当下。与积淀深厚的物质文化遗产相比,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度、美誉度毫不逊色,其中戏曲剧种更是丰赡,丑角艺术妙趣横生、尽显诙谐,一定程度上,折射的正是当地人的生活态度与生命智慧。

  二

  城市人文特质的形成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也是一个漫长的积淀过程,一旦形成就会奠定城市的文化基因,深远地影响和塑造这座城市人们的精神风貌及品格。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个世界遗产的金字招牌,是对这座城市昔日繁华的最高礼赞。荣光带来的不只是自豪之情,更有启示意义。

  宋元时期泉州“千帆竞渡、万商辐辏”的海上贸易盛况,背后依托的是当地金属矿藏、高岭土、木材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冶金、制瓷、造船等手工业的高度发达。“物自天生,工开于人”。物质财富的创造从来都是自然之力与人工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跨洋越海的商品贸易促进世界各地互通有无,也赋予了创造物质财富更加强劲的动力。

  当代泉州人秉承先人的智慧与勇气,发扬实干冒险精神,大力发展基于实体产业的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借此再次绘就以创富为底色的繁华盛景。

  如今泉州的富庶繁华,流淌在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和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潮涌动中,更深藏在大量忙碌作业的工厂流水线上。泉州发达的民营制造业已是闻名遐迩,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地位,涌现出安踏、九牧、恒安、七匹狼、盼盼等行业龙头和知名品牌,实力不容小觑。2023年,泉州经济总量达1.22万亿元,成为著名的“品牌之都”,长期保持全国工业城市十强之一的宝座,拥有九大千亿产业集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泉州民营企业进军高新技术前沿行业,有的还走出国门收购国际著名品牌。

  三

  一座城和一个人一样,如果只有物质财富的积累,而缺失精神文化的滋润,终究难逃生机暗淡的结局。泉州作为闽南文化的发祥地,这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堪称完好,独具特色的南音、南戏、南建筑、南拳、南派工艺等“五南文化”历久弥新,与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水乳交融,积蓄形成厚实的人文底蕴。

  近年来,泉州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建了一批文化地标,包括公共文化中心、市民广场等,城市共有精神家园愈加丰盈。风物最长情,入眼皆新景。文脉赓续鼎新,带给城市温暖与温情,也予人们更多精神滋养。

  生于泉州的蔡国强以烟花艺术闻名,在国际当代艺术领域颇受瞩目。他的作品用一种近乎哲学的艺术形式,浪漫地表达“刹那与永恒”“短暂与永存”等二元对立命题,被誉为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情感的共鸣。蔡国强在艺术创作中,热衷探索与“看不见的力量”之间的关系,大自然的力量常给他的创作带来意外的惊喜。蔡国强的个性中可见“地道的泉州人”豁达的特点,自带“人生海海,输赢笑笑”的风范,给喜爱他的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高僧弘一法师出家后的24年间,有14年在闽南度过,1942年圆寂于泉州。这位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一生经历丰富又颇具传奇色彩,在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文学及佛学等领域,都成了卓然大家。从富商家庭的贵公子到现代佛教史上的杰出高僧,弘一法师前半生阅尽繁华而决然告别,后半生向灵魂深处求索。在闽南期间,弘一法师倾注心血校录、论述、编撰了大量佛学著作。面对日寇的野蛮暴行,他又毫不畏惧地发出了“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的主张。弘一法师之所以选择泉州,想必是泉南佛国的内蕴灵光契合了他的心境。泉州许多地方都留有弘一法师足迹,如今开元寺内尚设有弘一法师纪念馆,清源山景区安放了弘一法师的舍利塔和坐像。

  泉州这座城市以繁华溢彩为表、以精神自守为内,人们热烈地创造财富,又自洽地安享生活,可谓物质与精神并重、世俗与灵魂相融。这种独特的城市气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一城烟火、一段流年。2023年,泉州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8652.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

  泉州一些头部民营企业,也积极融入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致力于提升家乡的文化影响力,展示泉州作为“世遗之城”的新形象,打造高端酒店民族品牌。坐落于泉州市中心的七栩钟楼酒店,前身是泉州“钟楼百货大楼”,窗外就是泉州东西双塔,一眼望去,可将古城风华尽揽入怀。这家酒店由泉州的代表性民营企业之一七匹狼打造。七栩品牌意为“渴望”,表达“对从未踏足过的土地,拥有强烈的向往”,由国际设计师团队打造的礁石、钟楼两家酒店,将泉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东方审美元素相融合,外观低调素朴,内部陈设精巧雅致,开业以来吸引海内外众多游客入住,已成为当地文化与商业新地标,也是向游客展示泉州独特精神气质的重要窗口。


(责任编辑 :魏金金)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