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有“人类滑雪起源地”之称。入冬以来,“雪友”如织。在当地一间毛皮滑雪板制作工坊,常有许多游客前来体验这项古老技艺。挑选木板、浸泡马皮、打孔穿绳……繁复的工序,讲述着先民的智慧和勤劳。
如今,“冰雪热”早已突破地域、场所和季节限制,在全国各地铺展开来。冰雪装备产业作为重要支撑,乘势而上。不少国产冰雪装备企业瞅准商机、加大投入,实现快速发展。国产品牌也不断“上新”,成为滑雪爱好者的“新宠”。
国产品牌 崭露头角
新雪季,31岁的河北廊坊市民张杰早早“开板”。在他家中,客厅一角的雪具墙最为醒目。五颜六色的头盔、滑雪板和雪镜等装备,透露张杰是一位滑雪“发烧友”。指着墙上一块黑色滑雪板,张杰打开话匣子:“这个雪板是国产品牌,用碳纤维材料做的,轻便又牢固。”说话间,张杰单手将雪板从墙上轻松取下。
漫步河北崇礼多个大型雪场,滑雪装备用品店铺林立,国内外品牌竞相角逐。在某国产冰雪装备品牌的旗舰店中,有一款单板滑雪护具陈列在显眼位置。这款护具由科研团队历时一年多时间自主设计、研发,能够实现一体多种密度成型,适应身体不同部位保护需要,深受消费者喜爱。“国内冰雪经济迎来好年景,国产品牌有大把机会。”企业负责人裘威尔说。
在辽宁丹东,当地不少服装企业从代工向培育自创品牌转型,打造高端滑雪服和户外服装卓有成效,企业年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在吉林北大湖一家国产滑雪装备品牌店铺,一款国产滑雪板已经卖断了货。店长贾晓娜介绍,近年来大众对国产品牌的认知度越来越高。与国外品牌对比,国内厂家不仅专注于提升性价比,还注重与中国文化元素结合,颇受年轻人欢迎,市场前景可期。
科技创新 打造优势
近年来,“冰雪热”为冰雪装备发展带来新契机,以3D打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与冰雪装备结合,催生很多新产品新服务,满足不同人群对冰雪运动的多元需求。
在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冰雪运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正在对运动员的脚掌结构进行数据建模。借助这项技术,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就能收到一双符合自己脚部特征的滑雪鞋垫。实验室主任刘俊一表示,近年来,实验室先后研制出3D打印定制化头盔、青少年竞速类雪板、功能性定制滑雪鞋垫等产品,受到市场欢迎。“在国产冰雪装备中,科技水平是决定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刘俊一说。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已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覆盖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全产业链的冰雪装备器材。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目前,我国有冰雪装备器材领域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21家。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人郝立顺表示,总体来看,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迅速,技术进步很快,随着冰雪运动的推广普及,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政策引导 因地制宜
吉林辽源,被誉为“中国棉袜之乡”。许多冰雪赛事的参赛包里,都有一款产自辽源的滑雪袜。资深滑雪爱好者见到后,就会心头一暖。这款“黑科技”滑雪袜,自带发热功能,穿戴后可实现平均增温8摄氏度左右,是冰雪运动的御寒“利器”,颇为畅销。
为加快发展冰雪产业,相关部门和地方纷纷打出政策“组合拳”,因地制宜制定本地产业发展规划。近日,吉林省印发了《关于推动吉林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到2027—2028年雪季,冰雪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超过50亿元。吉林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吉林省将依托现有基础,紧紧围绕“一主三辅”区域格局,以吉林市为中心,以长春、辽源、延边为支撑,建设冰雪装备产业园区。
除了吉林,全国多地也在推动冰雪装备产业发展,冰雪经济焕发新动能,并呈现规模化、集群化特征。河北张家口宣化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瞄准冰雪装备制造上下游产业,已签约12个项目,其中8个项目投产运营,年总产值15.26亿元。冰雪产业园已经初步形成雪场装备产品“由高到低”,拓展市场“从内到外”,冰雪运动“从冬到夏”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