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空旅游如何走向多元 产业空间不断拓宽

2024-08-12 16:17 来源:科技日报

  8月初,记者走进北京八达岭长城飞行观光体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透过等候室的玻璃窗向外看去,一排排小型飞机整齐排列。机场安检处,等待飞行的游客排成了长队。

  “坐着直升机看长城,非常震撼,非常开心!”刚刚走下直升机的12岁游客王添宇说。他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北京旅游,偶然接触到低空旅游项目。这样的体验让他无比兴奋。

  如今,低空旅游已在全国多地展开。

  低空旅游是指在低空空域依托通用航空器和低空飞行器等从事的旅游活动,包括直升机观光、动力伞飞行、热气球体验等形式。它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独特的视角来欣赏和体验旅游场地,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刺激性。

  “近年来,通用航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低空旅游在技术和成本上具备了可行性;而新媒体的兴起,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这种全新的旅游形式。”中心项目负责人李阔回忆,数年前,低空旅游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众领域。随着有关概念的普及,项目的火热程度迅速上升。如今,中心每日至少接待40—50名游客,旺季时游客数量可达到上百名。

  “推行低空旅游,不但提升了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还丰富了旅游产品体系,促进了当地旅游消费的增长,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李阔说。

  2024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板块,低空旅游具有可观的开发潜力。

  李阔认为,当前低空旅游处于发展初期。下一步应当在传统的观光游览之外,让低空旅游与其他领域相结合,打造多元化的发展路线,推动产业不断发展。

  在技术层面,低空旅游可结合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先进技术,让游客在飞行过程中,通过特殊设备获取更多关于景点的历史、文化等信息,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和沉浸式的体验。

  在文化层面,低空旅游可结合地方特色,打造主题航线。低空旅游可与当地的特色农业、手工业等产业合作,推出特色产品的空中观光和体验活动。例如参观茶园、果园等,甚至让游客在空中品尝当地特产。

  在教育层面,低空旅游可结合研学项目,向青少年群体普及相关航空知识。在观光过程中,青少年可实地学习飞机飞行原理、了解空气动力学等知识,在实践中感受知识内涵,进一步激发对航空航天领域的兴趣。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低空旅游将延伸向各行各业,演变出全新的体系,不断拓宽发展路径,推动我国低空经济迎风起飞。(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周思同)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佳鸣)
光影之间照见美好
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低空旅游如何走向多元 产业空间不断拓宽

2024年08月12日 16:17   来源:科技日报   周思同

  8月初,记者走进北京八达岭长城飞行观光体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透过等候室的玻璃窗向外看去,一排排小型飞机整齐排列。机场安检处,等待飞行的游客排成了长队。

  “坐着直升机看长城,非常震撼,非常开心!”刚刚走下直升机的12岁游客王添宇说。他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北京旅游,偶然接触到低空旅游项目。这样的体验让他无比兴奋。

  如今,低空旅游已在全国多地展开。

  低空旅游是指在低空空域依托通用航空器和低空飞行器等从事的旅游活动,包括直升机观光、动力伞飞行、热气球体验等形式。它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独特的视角来欣赏和体验旅游场地,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刺激性。

  “近年来,通用航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低空旅游在技术和成本上具备了可行性;而新媒体的兴起,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这种全新的旅游形式。”中心项目负责人李阔回忆,数年前,低空旅游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众领域。随着有关概念的普及,项目的火热程度迅速上升。如今,中心每日至少接待40—50名游客,旺季时游客数量可达到上百名。

  “推行低空旅游,不但提升了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还丰富了旅游产品体系,促进了当地旅游消费的增长,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李阔说。

  2024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板块,低空旅游具有可观的开发潜力。

  李阔认为,当前低空旅游处于发展初期。下一步应当在传统的观光游览之外,让低空旅游与其他领域相结合,打造多元化的发展路线,推动产业不断发展。

  在技术层面,低空旅游可结合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先进技术,让游客在飞行过程中,通过特殊设备获取更多关于景点的历史、文化等信息,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和沉浸式的体验。

  在文化层面,低空旅游可结合地方特色,打造主题航线。低空旅游可与当地的特色农业、手工业等产业合作,推出特色产品的空中观光和体验活动。例如参观茶园、果园等,甚至让游客在空中品尝当地特产。

  在教育层面,低空旅游可结合研学项目,向青少年群体普及相关航空知识。在观光过程中,青少年可实地学习飞机飞行原理、了解空气动力学等知识,在实践中感受知识内涵,进一步激发对航空航天领域的兴趣。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低空旅游将延伸向各行各业,演变出全新的体系,不断拓宽发展路径,推动我国低空经济迎风起飞。(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周思同)

 


(责任编辑 :秦佳鸣)

分享到: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