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整理!本地人才知道的苍蝇小馆。”“太原超好吃的烤肉,这个团购简直太划算了!”打开小红书、各类短视频社交分享平台,类似这样的探店视频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餐馆、酒店、美容院……博主们的涉猎内容几乎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尤以美食主题最受欢迎。餐饮老板通过邀请当地的网红达人来店拍摄试吃视频,俘获众多食客的味蕾,一度被奉为获客爆单的制胜法宝。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相继涌入这一赛道,种种行业乱象也逐渐暴露,曾经的“流量密码”开始失灵,质疑之声四起,由“双向奔赴”到“相爱相杀”,餐饮老板与探店博主在经历短暂的“蜜月期”后热度渐退。网红探店可以“红”多久?3月下旬,记者对此展开采访。
种草神器变避雷指南
虚假宣传频“翻车”
刷短视频、搜索范围加品类、观看博主推荐,这是省城“00后”大学生褚子琪寻觅美食的日常流程。作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吃货”,博主们的视频和帖子一直是她的美食“风向标”,然而,最近的一次“踩雷”却让她产生动摇。
3月23日,褚子琪看到一位本地美食博主发布了一家日式火锅店的探店视频,菜品丰盛、肉质鲜嫩,令人垂涎欲滴,而且两人份套餐只需两百多元即可“吃到撑”。博主大快朵颐,一副陶醉其中的神情瞬间勾起她的食欲。她立即约朋友一同品尝,但体验过后却大失所望,不仅菜品种类少,牛肉口感更是不敢恭维,分量也与博主所示大相径庭。“200多元怎么可能吃饱?这是同一家店吗?”褚子琪大呼上当。
记者在短视频平台搜索话题“太原探店”,相关内容的播放量高达4.4亿次,地域之广、种类之多几乎囊括了太原的各个片区、各种菜式,极易让人产生太原遍地皆美食的“错觉”。然而,当继续搜索“探店踩雷”等关键字时,却可以看到一众网友大吐苦水,“乘兴而去失望而归”“精准踩雷”的评论比比皆是。
虚假宣传引发的信任危机正在慢慢蚕食精心品控积攒的良好口碑。去年底,一场业内著名的“翻车”事故让无数网友大跌眼镜。坐拥百万粉丝的知名美食博主“牛道”,曾连续两次试吃同一家肯德基的同一道炸酱面。首次品尝时,他连连吐槽,直呼“炸酱没法吃”、26元的定价“实在太贵”;但几天后他却话锋突转,不仅改口称价格实惠,还大赞其颇有“妈妈做的味道”,截然相反的评价令大批网友“脱粉回踩”。探店博主丁当介绍,一般来说,大V们会首先收到商家的邀请并与其洽谈报酬,通常为免费体验服务或者提供佣金,谈妥后便会进行实地拍摄,并按照商家要求发布视频,所以才会出现“牛道”们堪比“变脸”的态度转变。
丁当表示,为大量接单,更有甚者竟然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云探店”,至于素材,或者从网上扒图东拼西凑,或者直接搬运其他博主的视频,然后利用剪辑软件便能一键成片,若任其泛滥,无疑将进一步损害自身信誉和形象。
内容同质行为“跑偏”
探店博主风光不再
越来越多的“踩雷”事件让探店的引流效果大打折扣,一部分商家开始反思,不再将其视作揽客神器,有些还主动抵制与排斥,加入“反探店”行列。
从字体颜色、背景音乐到拍摄手法、文案内容,记者发现,许多探店博主的宣传方式具有极大的共性,有网友调侃道:“不能说相似,简直是一模一样。”日益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在一点点消磨着商家的合作欲望。
记者在小红书等平台看到,围绕“探店达人招募”“探店培训”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一些博主打出“收徒”的旗号,有的甚至宣称“免费出师100位”,只要你有志于从事探店,报名他们的5天线上孵化计划,学成出师便可以免费派发资源,还能赚取10%-15%的佣金。经过程式化培训后,本应风格多元、个性鲜明的视频竟演变成相似模板和话术的复制品,受众审美疲劳后便觉索然无味。
“腮帮”是一家本土美食推荐平台,主打探店已有八年之久,该平台博主直言,为吸引更多人入局,探店被形容为不设门槛且利润丰厚的职业,许多人想要在风口获利,平台方也趁机推出刺激计划,进一步壮大博主队伍。例如,短视频平台设立的团购达人成长中心,只要拥有超过1000名粉丝便能加入,求量不求质只会导致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
除此之外,某些博主的个人素质堪忧,爆出的负面新闻招致商家与网友的批评和指责。
以宣传推广之名流连于各个餐馆,蹭吃蹭喝的同时还向老板索要“好处费”,这种行为让不少商家颇为反感。省城万柏林区的王建民经营着一家煮串店,他告诉记者,上个月,一位自称大V的顾客和她的朋友们来店就餐,共计消费300多元,结账时却表示,自己可以为其作短视频推广并要求免单,遭拒后她甚至反问王师傅:“你知道别人请我拍视频要多少钱吗?”王师傅对此哭笑不得,且不说这位不请自来的博主实际粉丝只有一千多,能否带来流量尚且存疑,更重要的是,难道探店就可以吃“霸王餐”吗?“我已经开店6年多了,生意一直不错,每到饭点时店里都挤满了人,来的都是回头客,就算因为她的引流带来一波‘小高峰’,又能持续多久呢?”
加强自律恪守底线
优化服务是王道
经过野蛮生长期,探店业态呼唤理性与规范。回归真实、保持初心,这不仅是探店博主理应坚守的底线,也是其不断壮大的根基。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兴亮认为,探店的本质是发现身边高品质的吃住游购娱服务,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参考,原本可以实现博主、商家、消费者的“三赢”。然而受利益裹挟,某些博主的行为已经偏离了探店的本质,扰乱了正常的行业生态。对此他指出,平台应有所作为,对虚假宣传、流量造假、内容抄袭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各短视频平台也加大了对探店内容的监管力度。3月28日,抖音生活服务发布《达人行为规范治理公示》,针对达人“云探店”“同质化博流量”等违规行为,平台累计治理违规案例209个。
“腮帮”平台博主表示,广大博主一定要加强自律,在选品上实事求是,弄虚作假只会将路越走越窄。同时,要树立鲜明的个人风格,做出特色创出新意,杜绝千篇一律,只有不断地输出精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他建议,探店可以作为兴趣或者兼职,千万不要孤注一掷,更不赞成有些人全职或辞职从事探店的盲目做法。
“作为一种推广方式,探店可作一时之选但终非长远之计。”刘兴亮坦陈,商家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时代,人们接收的信息是海量的,探店的热度往往很短暂,要想成为真正的“网红”,提升质量、优化服务才是永恒的“王道”,与其寄希望于一夜爆单,倒不如做好基础工作,靠品质取胜,顾客自会络绎不绝。此外,他提示消费者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看待相关推荐,切忌唯流量论,以免被点赞量蒙蔽了双眼。
(责任编辑 :秦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