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18家公园服务“升级”今天免费开放

2019年10月01日 08:41   来源:北京日报   

  作为北京菊花文化节六大分会场之一的世界花卉大观园举办艺菊展,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祝福,让游客尽情欣赏各类菊花的绚丽姿态。本报记者 刘平摄

  本报记者 叶晓彦 任珊

  今天,天坛、地坛、龙潭等18家收费公园免费开放,其中9家公园免费不免票,需提前预约。为了让市民在历史名园中欢度假日,这18家公园早已提前部署,在花坛景观、园区环境、安全保障、便民服务等多个方面“升级”,迎接游园市民。

  提前修枝剪叶营造景观

  18家公园在花坛和绿化景观营造方面做足功课。以颐和园为例,游客可以在国花台、文昌院、北如意景区欣赏到主题花坛。公园在园区内还摆放了120个特色花缸、20余盆大型紫薇盆景、300余盆大型盆栽桂花、50盆精品树桩盆景,用花总量35个品种、15万余盆,总布展面积30万平方米。为了让游客在国庆长假期间看到最美的花卉和绿化景观,颐和园绿化部门在节日前就对花卉环境布置和绿化进行了逐一检查。“公园的植物花卉很多,我们进行了地毯式集中检查,如果发现景观布置、花卉长势存在问题,就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确保树木无枯枝死杈、花灌木株形丰满、绿地整洁无杂物等。”颐和园园林科技部主任韩凌介绍,为了延长草坪地被的整体景观,园艺队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结合草坪修剪及全园绿地草坪补植改造,累计施用营养土3.2吨、草坪有机肥5.5吨。陶然亭公园为了提升公园景观环境,更新了高羊茅、苔草、麦冬、马蔺等1.5万余平方米绿植,新植碧桃、美人梅等和水生植物。

  开启单行线确保安全

  为了让游客能安全游园,各公园都提前检查,布设严密的安保措施。

  颐和园为了应对国庆期间可能出现的大客流,全园职工放弃休息,全体上岗,在重点游览区划分组成12个临时指挥部,适时开启6条单行线,引导游客游览,并采取景区视频监控指挥、网格化管理、高峰单向循环、增设服务设施、现场指引疏导等服务举措,保证游客能够安全有序游园。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大客流,北京动物园专门从单位内部抽调200余人服务重点区域,增设150人负责门区安检工作,再加上公安系统派出的100多名警力和300多名安保力量,全园总计有800余人参与安保,是历年安保人数最多的一次。

  天坛公园72台电子闸机则可以灵活变化,工作人员介绍,闸机通道的出入状态可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调节,例如当入园客流出现高峰时,可以随时将出口通道设置成入口,增加入园通道,引导分流入园游客。

  推出红色旅游定制服务

  18家公园结合本园特色,推出多项特色服务。

  位于香山公园内的八处香山革命旧址,自从今年9月13日对公众开放以来,就成了市民参观游览的“打卡胜地”,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国庆长假期间,各景点将在整点时间为游客提供义务讲解服务,双清别墅、香炉峰、东门游客服务中心、碧云寺等四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岗,为游客提供咨询引导、免费热水、小药箱等服务,其中香炉峰志愿服务岗还将与游客共同开展“我向祖国说句心里话”互动活动。同时,在双清别墅、来青轩和中央警卫处三处革命旧址,公园志愿服务团队将带领参观的团体和游客开展定制党团日活动。

  游览过程中,如果游客遇到突发情况,18家公园也都有所准备。在陶然亭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公园为游客提供了医药箱、针线包、失物招领、充电站、线路查询等服务和设施。为了方便游客在国庆长假期间游览,陶然亭公园还推荐了最佳游园线路,例如游客如果从东门进入,可从东门影壁开始游览,经过东门广场“欢乐陶然”主题花坛、东门花境、科普小屋、陶然牌楼“福禄吉祥”主题花坛,最后到达北门广场“梦之花开”主题花坛,完成游览。

  链接

  免费开放的18家公园

  天坛公园、地坛公园、龙潭公园、陶然亭公园、北京动物园、月坛公园、双秀公园、朝阳公园、颐和园、北京植物园、香山公园、玉渊潭公园、圆明园遗址公园、园博园、丰台园区公园、八大处公园、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回龙园公园


(责任编辑 :欧云海)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