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旅游经济频道1月29日报道 2017年以来,赤峰市旅发委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建“全域布局,全景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的现代旅游业战略举措,从全域、全季入手,依托冰雪、民俗资源、打造冬季旅游产品,点(节庆活动)线(精品线路)结合,以四季旅游促进全域旅游。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1636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5%,呈现“井喷”之势。
赤峰市开启冬季旅游新时代
赤峰冬季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种类多,节庆活动内容丰富。赤峰市旅发委全方位推出了十大冬季旅游节庆活动和八条精品线路。节庆为:达里湖冬捕节、第二届无瓦房车冰钓节、达尔罕银冬驼文化节、玉龙沙湖冬季负重徒步大会、美林谷冰雪节、紫蒙湖冬捕节、玫瑰庄园冰雪文化节、冰雪坝上摄影节、敖汉“冰火温泉”节、白家窝铺全国雪地摩托大赛等。精品线路为:冰雪奇缘·绚丽赤峰经典线路;沙漠越野·世界地质奇观之旅;历史文化研学之旅;冰雪温泉体验之旅;坝上冰雪风光摄影之旅;寻宝之旅;温泉蒙医健康之旅;市民城区休闲之旅等。从2017年11月底开始至2018年2月,历时4个月的时间,活动精彩丰富,精品线路完美呈现,以达到让游客“全家去赤峰 愉快又轻松”的目的。

为了将冬季产品做大做强,并推介出去,赤峰市旅发委按照“分类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品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法,利用有限的资金,打造“冰雪花园,绚丽赤峰”冬季旅游品牌。推出重磅奖励政策。市旅发委推出了针对外地游客来赤峰旅游的包机、专列、自驾团体奖励政策。针对有组织、有统一标识(俱乐部标识、赤峰旅游LOGO)的自驾车辆,进入两个景区,达到2晚3天的,每辆补贴500元。开通机型在100人(含)以上外埠城市至赤峰的旅游包机,每班奖励8万元,境外包机奖励10万元。开通人数在400人以上的旅游专列,每列奖励10万元。针对开通包机的城市, 赤峰市市旅发委举办专场推介会,并适当投放广告进行宣传。
京津冀及辽沈地区是赤峰市最主要的客源地,并以自驾方式为主,市场潜力巨大。为了保证宣传效果,首选交通广播和自驾协会、自驾俱乐部的宣传上。辐射京津冀的北京央广文艺之声FM96.9,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FM99.6、辽宁交通广播FM97.5、大连交通广播FM100.8等,采取广告与自驾俱乐部联动的方式,实施“京津冀辽鲁自驾游客进入赤峰百千万工程”。即:动员200家自驾俱乐部、集中5000辆车、汇集2万名游客,在12月份至次年2月底进入赤峰。开启赤峰冬季旅游新时代。
加快旅游设施建设 助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赤峰市以建设成为中国草原自驾游胜地、中国旅游强市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把四季旅游、全域旅游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精准发力,通过强化硬件建设、加快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系统、特色美食街区和旅游购物场所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助推赤峰市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7年下发旗县区旅游厕所奖补资金350万元,120座移动式水冲厕所、83座A级固定旅游厕所已全部完成。赤峰市巴林左旗、喀喇沁旗、克什克腾旗、松山区完成旅游交通沿线及重点旅游景区指示、标识牌700余块。克什克腾旗嘎拉德斯汰温泉旅游度假区商业街区已完成主体建设,赤峰旅游大厦完成投资1.78亿元,主体工程完工。全市7个自驾营地和10个游客服务中心开工建设。
红山区商业步行街彻底贯通,红山区文钟镇被自治区列为首批田园综合体。旅游风景道、驿站、露营地、房车营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达达线旅游风景道完成了旅游厕所、驿站、标识的完善提升工作。喀喇沁旗砬子沟至东局子旅游风景道正在进行标识完善、驿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旅游+助推旅游业呈现“井喷”之势
赤峰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好“组合拳”,发掘“潜力股”,实施“旅游+”战略,多元创新、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产品升级改造,旅游业创下历史新高。
“旅游+政策”,为全市旅游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2017年,赤峰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旅游业谋划跨越式发展思路,确立了建设中国草原自驾游胜地、中国旅游强市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旅游业三步走发展战略,出台了《中共赤峰市委、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的意见》等支持旅游业发展地“1+6”配套文件体系。
“旅游+交通”,形成全域旅游均衡带动发展地架构。以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为基调,相继推出专线公路、78个自驾营地、10个通用航空机场等项目,覆盖全市12个旗县区。截至目前,开工建设旅游专线公路21条、270.95公里,完成投资28亿元。

“旅游+文化”,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品质,提高赤峰旅游知名度。加大对中国草原自驾游胜地、“冰雪奇缘·绚丽赤峰”冬季文化旅游形象、草原生态观光游等10大类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出了“千里草原,万年邀约”草原史前文化线路,“秘境契丹,草原丝路”辽文化线路,“热河热线”“草原牵手大海”“红山文化探秘”旅游文化线路等,打响“全家去赤峰,愉快又轻松”的形象口号。
“旅游+扶贫”,推动扶贫富民,助力乡村旅游建设。将红山区二道井子村、喀旗雷营子村等20个村评为“赤峰市首批乡村旅游示范村”,指导各旅游重点村积极发展游客参与、体验、休闲项目。市政府和喀旗、宁城县、松山区等旗县区建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基金,推动扶贫富民,助力乡村旅游建设。2017年,全市接待乡村旅游游客451.4万人,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9.7%和166.3%。
四季、全域旅游 打造智慧旅游赤峰模式
当前,赤峰市把四季旅游、全域旅游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精准发力,突出抓好景区景点、旅游通道、配套服务、宣传营销四方面重点工作,为赤峰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刚刚过去2017年,赤峰市围绕全市产业布局,成立文旅集团,召开旅游招商大会,签订千亿元旅游投资协议和框架协议。依托核心资源,打造了六大旅游王牌,突出抓好旅游核心景区和王牌景区建设,创造国内外游客非来不可的理由。
以克什克腾旗为核心,打造草原风光游王牌产品;以巴林左旗为核心,打造契丹辽文化体验游王牌产品;以翁牛特旗为核心,打造大漠极限运动王牌产品;以喀喇沁旗、宁城县为核心,打造休闲度假游王牌产品;以中心城区为中心,打造近郊乡村游王牌产品;以敖汉旗为核心,打造史前文化研学游王牌产品。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打造王牌景区和核心景点的重要支撑。2017年,赤峰市全市启动了克什克腾旗温泉小镇、巴林左旗契丹风情小镇等12个特色小镇建设,到2020年将建成100个左右特色旅游名镇名村。与此同时,赤峰市加快旅游交通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全域旅游的硬件基础。2017年,开建专线旅游公路21条、270多公里;阿鲁科尔沁旗通用机场建设完成,于2017年9月21日首航;投资26亿元的赤峰高铁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开工建设。
2017年,全市建成移动式水冲厕所120座,自2015年起赤峰市已连续3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厕所革命先进市”。赤峰市稳步推进旅游风景道、驿站、露营地等基础建设。全面启动了智慧旅游建设,围绕“全域旅游+品牌联合、智慧服务、网络阵地、营销推广、产业升级、智慧管理”六大方面,打造中国智慧全域旅游赤峰模式。
同时,全市树立“周末赤峰”品牌,推出乡村休闲游、亲子游、农事体验游等周末赤峰游线路,举办首届乡村旅游节,仅喀喇沁旗通过举办节会活动,接待游客近10余万人,活动期间和后期,当地村民每户纯收入近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市共举办乡镇以上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120多个,形成了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采摘、冬季嬉雪等四季乡村旅游节庆系列产品。
下一步,赤峰市将以建设中国草原自驾游胜地、中国旅游强市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绘就出一幅开启全面建设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的壮美画卷。(图由内蒙古自治区旅发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