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傻”狍子到底是何方神圣?

2017年11月21日 14:3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付云鹏 摄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小编一样,第一次听说狍子这个物种是通过语文课本里那句“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本以为这狍子只如野兔一般大小,可后来才知道,它长这样……

  天生无害的脸庞,让人难以抑制靠近它的冲动,当受到惊吓时,狍子臀部的毛会炸开,变成白色,形状像桃心一般,这一举动总会让人感觉它是被吓傻了,其实,它是在思考要不要逃,如果有必要,它会闪电般跑掉……

  其实狍子只是看起来傻萌,而实际上,狍子是欧亚大陆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中型鹿,在内蒙古的东北部,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在山地上,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生存适应性。

  可是常年生活在东北,大雪对于狍子的生存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一场雪后,甚至可以轻易的在雪地里捡到冻狍子。这当然不是因为狍子傻,而是极端天气导致的灾难。大雪覆盖山野,狍子找不到食物,很快就会陷于困境。可想而知,就连我们人类,在冰天雪地里没有食物,也不能保证安然无恙。

  奇特的是狍子的繁殖方式:通常情况下,母狍子的妊娠期是8个月。临产前,母狍驱散去年生的幼狍,进入密林分娩。狍宝宝3—6月出生,这三个月的时间差对于狍子的种群数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狍子发情交配多在8—9月,如果冬季太冷,为了避免宝宝出生时天气的不利影响,母狍会控制小狍子的出生时间,在山区已经开始暖和,草长莺飞食物丰沛的时候,狍宝宝有充足的时间健健康康的长大,以应对下个冬天的来临。

  在野生环境中,狍子的寿命是10—12年,最长可达17年。在2008年8月,狍子已经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这代表着:任何猎捕狍子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严禁猎捕、买卖、食用野生狍子。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这呆萌的“狍子君”。(文由内蒙古自治区旅发委提供)


(责任编辑 :王璐瑶)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