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 实干争先 努力开创长白山事业国际化新征程
以建设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世界级滑雪度假目的地为指引,长白山全力建设国际化、综合化、生态化的旅游目的地产业集聚区,由观光向观光、度假、文化、赛事综合产业集群升级,实现长白山山上好风光(观光)、长白山下好时光(度假)、长白山人好生活(综合)的战略大发展。
1 项目概况
1.1 地理位置
长白山脉是欧亚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位邻中国与朝鲜边界。广义的长白山指整个长白山脉,即东北地区东部山地的总称。介于北纬38°46′-47°30′,东经121°08′-134°,北起完达山脉北麓,南延千山山脉老铁山,长约1300余千米,东西宽约400千米。
2006年1月,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管委会为正厅级,与地级市地位相当,负责管理长白山保护区及周边共6718多平方千米的范围。
1.2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为:长白山?池南温泉小镇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
1.3 招商单位
招商单位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池南经济管理区。
1.4 建设地点
建设地点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池南经济管理区。
2 资源环境
2.1 顶级资源
本项目依托世界生态名山——长白山,拥有世界顶级的、具备季节垄断性的四季旅游与度假资源,历史与人文底蕴深厚,一年四季皆可旅游度假。冬日的长白山,是北国大地上的水墨画,“千年积雪万年松,直指人间第一峰”。每年积雪期长达8个月,积雪厚度达1-2m,深处可达3-4m,雪质轻柔、松软,是国际著名的粉雪天堂。
中国起步时,你是历史走廊;
中国辉煌时,你是半个大唐;
中国蒙难时,你是冰雪战场。
完成了这一切,突然发现,
你还是全世界最稀缺的生态天堂。
我们有这样的气派,我们既然有长白山的高度,我们既然拥有宏伟的异态美,我们拥有宏伟的生态美,那么,我们会以新的观念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拥抱世界。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2012年6月27日,长白山文化发展论坛咏诗。
2.2 绝佳环境
长白山有由国际 A 级自然保护区组成的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有吉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特有树种长白松构成的长白松自然保护区,还有中国最大的红松母树林原始群落,在长白山海拔 1,600 -2,000 米 的广阔地带珍稀植物和高山花卉繁茂发育,组成的高山大花园堪称东北亚地区各山顶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是亚洲东部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着多方面的生态服务。
长白山是中国东北的“生态绿肺”,发源于长白山的图们江、松花江、鸭绿江三大水系,组成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水网,全年径流量达 240 亿立方米。区内矿泉资源十分丰富,温水泉日平均涌水量 90 吨左右,冷水泉日平均流量达 200吨。
白头山天池西侧温泉(2号温泉):位于抚松县漫江公社锦江上游沟谷中。还白1700米温泉铅第四系中更新统粗面岩断裂中涌出,呈群泉出露,泉口15个,露出面积110平方米,水温60摄氏度,流量578.00吨/日。PH值8.5,属弱碱性。具有硫化氢气味。水化学类型属重碳酸—钠型。
3 市场预测
3.1 国内旅游人次快速、稳定增长,未来超百亿人次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旅游消费是重要的消费促进领域,具有多重综合效益,是幸福产业、健康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近年来,旅游投资与消费大幅增长,保持年均10-15%的增长率,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建成,旅游消费将激发出更大潜力。
根据国际旅游规律,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就会步入成熟的度假旅游经济,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显著增强,而2015年我国人均GDP为5.2万元,约合8016美元,但人均出游才为2.98次,离发达国家居民每年出游8次以上还有很大差距。按中等增长速度测算,到2030年,中国将形成超百亿人次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国内旅游市场。
3.2 “四季融合效应”下,长白山未来破千万人次
参考国际经验,长白山一年四季可游,冬季是长白山具有垄断性资源优势的经营期,未来冬季必定超过夏季,达到约600万人次,四季融合效应下,长白山未来年接待游客人次必然突破1000万人次。
4 建设条件
4.1 政策条件
本项目符合吉林省、长白山管委会产业政策,属鼓励类投资项目,已经列入:
■ 《吉林省优势产业目录》第21条:旅游景区、温泉、冰雪旅游资源开发及建设、经营;
■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规划》重点项目;
■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
4.2 用地条件
本项目位于池南区,占地面积30公顷,引入长白山温泉、以原生态森林为背景,邻近纳殷古城、紫玉温泉酒店等。本项目距离鲁能滑雪基地10公里,距离万达国际旅游度假区23公里,距离长白山机场30公里。是长白山区域跨界边境旅游的必经之地,交通十分便捷。
4.3 基础设施
本项目现状基础设施按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建设,城市管网、排水防涝、消防、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完善。
4.4 区域交通
本项目区域交通条件十分优越,位于长白山池南区漫江镇,通过环山线可连接长白山机场、S26抚长高速公路。到2020年,随着长白山机场扩建、吉林东部高铁建成开通,可直接连入高速铁路网络,航空、铁路、公路立体将更为便捷、通畅。
4.5 战略集群
以长白山景区为核心,本项目建设的重大商业条件是已经形成、正在优化的“长白山温泉旅游战略集群”,以国际化、世界级为导向,长白山生态旅游战略集群的进一步优势、扩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1+1>2”的集群效应。国家级、世界级温泉旅游战略集群效应也是本项目建设的重大利好条件,影响深远!
5 概念规划
5.1 规划依据
作为长白山区域的世界顶级度假温泉酒店集聚区,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除法定依据外,本项目概念规划主要技术依据:
■ 依据《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GB/T 26358—2010)以及《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标准及实施细则》;
■ 参考世界最佳酒店集团罗莱夏朵精品酒店集团(RELAIS & CHATEAUX)严选标准;
■ 参考世界小型奢华酒店联盟(SLH,Small Luxury Hotels of the World)严选标准。
5.2 总体思路
依托长白山世界级四季度假资源和温泉资源,充分发挥温泉、冰雪、原始森林的环境优势和气候优势,万般小心、十分珍惜最邻近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不可多得的用地条件,打造长白山区域集群式、民俗文化融合的度假温泉酒店集聚区。
5.3 规划理念
本项目严格遵循“休闲、康体、康疗、康娱”的规划理念,建设“康而美”的温泉度假酒店集聚区。
5.4 市场定位
本项目的市场定位是:钟爱宁静致远、优雅奢华、健康乐活、运动休闲的温泉度假生活人群。
一级市场:5个国家级城市群的高净值家庭四季度假市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
二级市场: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半岛城市群内的高净值家庭四季度假市场。
我国温泉旅游经历了温泉疗养、温泉沐浴、温泉度假、温泉养生、百花齐放五个阶段。近年来,温泉旅游人次呈现稳定的增长态势,在中国旅游市场保持增长的大环境下,2016年温泉出游人次大幅上升。
5.5 发展定位
本项目的发展定位是:充分发挥池南区的区位,周边生态环境、冰雪和温泉资源优势,建设大长白山区域温泉旅游度假的新名片,全方位的康体、康娱、康疗度假胜地,打造长白山走向世界的旅游度假平台,成为引领长白山旅游度假供给侧改革的创新者,树立长白山旅游度假征程的新的里程碑。
5.6 产品组合
本项目以长白山森林温泉度假产品,以温泉养生+民俗文化+健康疗养为核心,以服务差异化为导向,形成多家各具品牌内涵的精品优质温泉度假产品组合。
5.7 市场营销
本项目市场营销主要采用“品牌连锁营销+旅行社营销+社会化网络营销”的整合营销模式。
5.8 空间布局
本项目以温泉休闲、健康养生为前提,与镇区结合,服务于周边发展,并与紫玉、中弘相互差异,互补发展。
5.9 开发策略
本项目坚持“精品、绿色、创意、四季、集群、集约”的开发建设与运营策略,综合协调,贯彻落实本项目思路与概念性。
6 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分两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温泉度假与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6.1 基础设施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