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北京南锣鼓巷“瘦身”的示范效应

2017年02月08日 09:37   来源:中国旅游报   

  北京南锣鼓巷“瘦身”,减少的是看得见的经济收入,但强化的却是管理。科学的优胜劣汰对于经营者而言,是一种规范;对于景区管理者而言,更是一种自我提升

  □许朝军

  据《新京报》报道,去年10月28日至12月12日,北京南锣鼓巷封闭改造,店铺数量大“瘦身”。鸡年春节,南锣鼓巷改造后首次“开门迎客”,青砖灰瓦木门框的南锣鼓巷,终于充满了“老北京味儿”,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

  玉米汁、炸榴莲、炒酸奶、盐酥鸡、臭豆腐等“瘦身”之前被推荐的南锣鼓巷小吃都没了,商铺数量从235家减少到154家。之前被掩盖的文物“水准点石碑”、“万庆当铺”的夹杆石,都显露出来。也就是说,南锣鼓巷“瘦身”的最大成果是摒弃了过多过滥的小吃铺面,还原了历史街区的本色原貌,再加上保护性修缮,使这片街区更具原汁原味儿。

  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随着名气越来越高,南锣鼓巷铺面越来越多,各种小吃经营店铺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虽然在景区,吃是游客必要的选择,尤其是品尝当地特色小吃,但过多过滥的小吃铺面,除了让一部分游客大饱口福外,对于那些希望体验历史街区文化特色的游客却大失所望。因为,随着铺面店面的增加,越来越浓的商业气息,让历史街区失去了原有的风貌。一些过滥的经营行为,不仅制造了大量的餐饮垃圾,更让商业味道掩盖了民俗风情,游客的体验大打折扣。

  事实上,国内不少景区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比如一些特色的旅游景点已经变成商业一条街,成为全国各地小商品集散地,久而久之,不仅景区毫无特色,凌乱的摊点和嘈杂的叫卖声也让游客感到大煞风景,景区虽然获取了经济收入,但如果仔细算账,损失的却是景区形象和无形的吸引力。

  此次北京南锣鼓巷实施“瘦身”,大幅度减少小吃店面和经营铺面,恢复南锣鼓巷的民俗风情原貌,这样的结果,给游客留下了原汁原味的游玩欣赏空间,让游客领略到实实在在的民俗风情,呈献一种更加富有文化内涵的崭新面貌。

  毫无疑问,南锣鼓巷“瘦身”,减少的是看得见的经济收入,但强化的却是管理。科学的优胜劣汰对于经营者而言,是一种规范;对于景区管理者而言,更是一种自我提升。这样的结果,只会让景区更加富有特色,更加凸显魅力。

  南锣鼓巷“瘦身”对于国内景区,尤其是那些已经沦为“商业街”和“小吃城”等庸俗之地的历史文化街区,无疑具有示范效应和借鉴价值。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