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行走埃及 在现代和古老中漫步

2017年02月04日 09:43   来源:中国旅游报   王玮文/摄

  霍尔格达港口

  □本报记者王玮文/摄

  “现在去埃及安全吗?”“冬季的埃及适合旅行吗?”“除了金字塔,埃及还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埃及适合度假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在2017年伊始踏上了前往埃及的旅途。埃及航空从北京直达开罗的航班让我们免去了转机的麻烦。清晨落地开罗,18℃的温度让迎面吹来的风都带着暖意。伴着晨光,随车前行,具有异域特色的建筑,裹着头巾戴着面纱在路边等车的女子,静谧的尼罗河晨景……激发着我们迫不及待想要去揭开这个有着7000年文化历史的神秘国度的面纱。虽然埃及已开放了自由行,但出于安全的考虑我们还是选择了跟团游,由一位懂中文的埃及当地导游带领我们完成这次旅行。

  乍到开罗,我们并没有急于去参观闻名于世的金字塔。而是先拜访了建于1858年的埃及博物馆,作为世界著名博物馆之一,这里收藏文物30多万件,陈列展出6.3万件。这座博物馆因以收藏法老时期的文物为主,埃及人又习惯称之为“法老博物馆”。膜拜了埃及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人形金棺、黄金御座,瞻仰了保存最为完好的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以及埃及从古王国时期到希腊、罗马时期的文物,我对埃及的历史有了“既视感”的了解。

  尼罗河的巡游

  “喝过尼罗河水的人,不管离开埃及多远,都会再次回到埃及。”对于埃及人来说,尼罗河就是他们的母亲河。在阿斯旺,登上航行在尼罗河上的游船,顺流而下,去拜访散落在尼罗河几千公里河流峡谷沿岸的古代神庙群落。

  “十天后,我将迎娶你,尼罗河的女儿,你记着,还有十天。我不愿再等。爱,已经成为了一场无尽的轮回。自尼罗河畔的那惊鸿一瞥,心就为之而沉沦。”《尼罗河女儿》的粉丝们都记得这段文字,自然对于阿布·辛拜勒神庙也有着特殊的情结。坐落于纳赛尔湖西岸的阿布·辛拜勒神庙位于埃及阿斯旺以南290公里处,是古埃及新王国第19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所建造的大型岩窟神庙,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阿布·辛拜勒神庙绝非是一块块巨石的堆砌物,而是在尼罗河西岸粉红色砂岩悬崖的山体上,用人工劈凿出的宏伟建筑。庙高30米,宽36米,纵深60米,门前4座巨型石质拉美西斯二世巨型坐像,每尊高20多米,重1200余吨,坐像旁有序散落着其母、妻、子女的小雕像,无不栩栩如生。这座巨型神庙由两座岩石雕刻而成,是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间为其最宠爱的妻子——奈菲尔塔莉在努比亚所兴建的6座石建神庙中的一座。

  随行导游王迪告诉我们,阿布·辛拜勒神庙很早就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目录中,与金字塔并列为埃及最著名的景点之一。1964—1968年,为了神庙免遭因建造阿斯旺大坝而被上涨的河水淹没,庙宇被切割成2000多块,分别编号,搬迁至距离原址200多米的地方进行复建,这一次的整体迁移成为世界文物建筑保护的一次成功尝试。

  乘船从阿斯旺到卢克索还会经过不少有代表性的神庙,比如,全埃及唯一一座对称的双座神殿——康孟波双神殿;未被发现之前一直被埋在12米的沙土之下的埃德夫神庙;以及卢克索古迹中最引人注目的、尼罗河东岸的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等等。每一座神庙的建筑和壁画都不同程度地被岁月所灼伤,但它们仍努力地为世人展示着当年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最值得一提的是卡纳克神庙,这座神庙始建于3900多年前,是太阳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也是古埃及最大的神庙。神庙内有大小20余座神殿,神圣的神庙柱厅、拉美西斯二世站立像、著名的方尖碑、精美的雕刻令人赞叹不已。主殿那些柱子的柱身和墙壁上满是浮雕和象形文字铭文,著名的《图特摩斯三世年代记》、拉美西斯二世有关卡迭什战役的情况和铭文就刻在上面,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资料。而卡纳克神庙内还有一个由古埃及唯一的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所立、现在埃及境内最高的方尖碑。

  事实上,尼罗河上的风光也是醉人的,傍晚时分,端着一杯木槿茶,躺在甲板上的柳条藤椅上,夕阳将两岸的沙丘和悬崖映照成了金黄色,水牛和骆驼聚集在河边饮水,那些关于尼罗河的传说在眼前浮现,时不时又被水上商人的叫卖声拽回现实,他们划着小船追着往来的游轮,向游客“抛”售埃及特色的毯子、围巾……就这样我们在传说与现实中一次次地穿越着。

  在红海“浪费”时光

  埃及不仅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它还因拥有红海这一颗镶嵌在撒哈拉沙漠的蓝宝石,让霍尔格达、马萨·阿莱姆、迦里卜港和古纳等地成为度假胜地。

  经过大约7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从卢克索来到红海西海岸日渐兴盛的旅游城市霍尔格达。这座城市的交通还算便利,欧洲许多城市有直飞航班可以抵达这里。在霍尔格达30公里海岸线上,能够找到不同种类和不同价位的住宿环境。搭乘一只玻璃底的游船徜徉在红海中,海水在阳光下折射出或淡或浓的蓝。站在甲板上欣赏罢海上的风光,我们来到了船的底层,那是一片奇异的海底世界,来来往往的鱼群在我们眼前穿行,仿佛是《海底总动员》的片场。

  在霍尔格达探密红海海底世界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可以选择乘坐全景式的潜水艇,也可以直接出海去潜水,在船员的带领下与海底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珊瑚和热带鱼热情地打招呼。据说,这些船员们每天都来,鱼都认识他们了,有时船员会抱住一条比人还高的大鱼让游客们摸一摸。霍尔格达还有两所顶级高尔夫球场、帆船中心、博物馆和海底水族馆等供游人休闲。

  其实,对于喜欢安静的游客来说,在霍尔格达的海边“浪费”时光也是不错的选择,1月的红海边不算热,吹着海风,听着音乐,躺在躺椅上等夕阳或是盼日出……再惬意不过了。

  埃及当地味道

  对于“吃货”来说,到达一个地方,如果不去探究一下当地美食,就仿佛这段旅程不够完整。那么在埃及,究竟有哪些国民美味呢?

  与土耳其一样,埃及地处欧亚非之间,是众多文化的冲撞融合之地,这一点也在饮食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埃及餐馆不仅有传统中东菜馆,也有西餐馆和专做古典菜式的餐馆。埃及菜比较重口,烤肉是埃及人的最爱,其中比较受游客欢迎的有卡巴布,这是埃及一种烤肉,通常用牛羊肉炙烤,配合面包米饭吃,除了牛羊肉,兔肉、乳鸽之类也是常被当作烧烤的食材。值得注意的是,埃及是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大部分时候,是禁食猪肉的,也严禁浪费。

  自法老时期起,古埃及人便掌握了将小麦变幻成美味大饼的技艺。于是,饼类制品是埃及人最重要的主食。最常见的是皮塔饼,无论是高档餐馆还是路边小店,无处不见它的身影,这种饼内里是空心,像口袋一样,可包入其他食物。小麦经过充分发酵制成饼皮,食用前当地人一般会在明火上烘烤片刻,然后趁热撕开,松软的饼皮散发着麦子的天然香气,再配上酸香开胃的芝麻酱汁、回味香醇的沙拉,或者直接将主食填进口袋饼里吃。

  炸鱼也是埃及人的桌上美味,他们将鱼肉切块裹以炸鱼专用粉,入油锅炸制而成,颜色金黄,外酥里嫩,回味香浓。通常当地人喜欢将鱼肉佐以米饭一同食用,米饭有两种,一种是最普通的白米饭,另一种是呈黄色的埃及特色米饭。这种米饭因后期加入了香料而变成黄色,与烤鱼是绝配。海滨城市亚历山大,烤鱼种类繁多,味道也很鲜美,能满足海鲜爱好者的需求。

  埃及人虽然喜爱高糖高油的甜食,但是也对健康天然的蔬菜情有独钟。胡萝卜、黄瓜、番茄、茄子、土豆、秋葵等大量使用在菜肴中,即便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也能在这享受到符合心意的美味。

  另外,作为一个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多数埃及人禁饮酒精,不过在游人盛行的地方,依旧可以买到当地的啤酒以及红白葡萄酒。按照传统,埃及的咖啡馆不允许女性出入。虽然在旅游胜地对游客要求不甚严苛,但依旧建议女性最好在当地人的陪同下前往咖啡馆。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