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昌莲
据报道,截至2016年12月31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接待观众1601.85万人次,比2015年增加6.19%,再次刷新了故宫博物院自1925年建院以来接待观众纪录。
2016年,故宫持续实施“限流8万”政策,并推行网络预售,这些举措无疑值得点赞。然而,故宫曾公布过一组数据:故宫最佳、最大和极限日接待量分别是3万、6万和8万人次。可见,故宫“限流8万”,选择的是极限日接待量,显然使故宫超负荷运转,更对文物的保护不利。再者,在淡季也“限流8万”,实际意义不大。特别是,故宫2016年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创历史纪录,再次证明了故宫接待压力之大。
事实上,故宫喊“累”,已经喊了几十年。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很多海内外游客来到北京,长城和故宫已然成为必选景点。而对于8万人次的极限日接待量,从开始实行长假制度后,这个数字就被无数次打破。在五一和十一期间,故宫每天接待的游客人数接近10万人次。2012年10月2日,故宫接待游客17.5万人次,几乎达到“极限日接待量”的两倍。可见,故宫年游客量超1600万人次并不可怕,可怕是日接待量频频突破“极限”。
故宫年游客量超1600万人次,庞大且持续增长的客流量,令故宫在文物保护、古建维护、游客安全等方面承受巨大压力。因此,故宫“限流8万”,还要下调,不能让故宫长期在极限日接待量上运行。
换言之,故宫限流,不宜一刀切。首先,要建立差别化限客预警机制,即平常保持3万人以下最佳日接待量,节假日保持6万人以下最大日接待量,十一长假不超过8万人次极限日接待量。同时,发挥价格调节作用,通过节日涨价、平时降价等方式,限制和分流游客。
庞大且持续增长的客流量,令故宫在文物保护、古建维护、游客安全等方面承受巨大压力。因此,故宫“限流8万”,还有下调空间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