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到来的2017年,对于南海西部文旅产业而言,是值得期待的一年。
“佛山南海七成的文旅产业都集中在西部,很快人们只要一打开APP就会知道,此刻自己去西部哪个景区,能够不堵车、不拥挤,并且感受最舒适了。”南海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邵凯健说。
这样的愿景即将到来。从去年起,以西樵山景区为代表,景区投入500多万元,以一套智慧旅游系统为支撑,计划把这座理学名山改造得“更智慧”。“接下来,我们还计划用各种互联网工具,把整个南海西部的景区连接起来。”邵凯健透露,一场逐步打通南海西部文旅产业互联网通路的试验正在进行。
届时,从桌面网页到APP端口,游客都可以实时了解景区情况。而游客游玩所产生的一系列数据,又将成为南海西部景区的游客“大数据库”,为景区的智慧管理和营销提供准确的分析依据。
以西樵山为代表的智慧旅游系统,硬件建设在今年年底即将完成。“但完成硬件的建设以后,如何对数据进行更加有效的处理和利用,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新空间(中国)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肖卫东坦言,如何补智慧旅游的“软”短板,这是国内文旅产业推进“互联网+”的共性难题。
但显然,在这场全国性的文旅产业互联网化竞赛中,南海是有力的竞争者。
南海作为国内最早建立数据统筹局的区域,在大数据的应用上具有优势。“要推进整个文旅产业的大数据应用确实不容易,但我们依托原有的优势,正在加快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在明年很快会有一定的成果显现。”邵凯健说。
投入500多万元 一座山的“智慧”改造
西樵山,在岭南理学500多年的积淀下,这里,毫无疑问是理学智慧的象征地之一。如今,在重现理学文化锋芒的同时,人们正试图用现代的互联网手段,投入500多万元,建设西樵山景区智慧旅游项目,对这座山进行“更智慧”的改造。
西樵山,一座见证着湛若水、方献夫等明代大儒集聚讲学的盛况,还走出了受阳明心学影响的近现代思想学者康有为等人的理学名山。在岭南理学500多年的积淀下,这里,毫无疑问是理学智慧的象征地之一。
如今,在重现理学文化锋芒的同时,人们正试图用现代的互联网手段,对这座山进行“智慧”的改造。
“从去年开始,我们对西樵山景区开启智慧化工程,投入500多万元,建设西樵山景区智慧旅游项目。”邵凯健说。
所谓智慧旅游,在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办公室副主任聂宜明看来,是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创新。“是为了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从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整合共享与有效利用。”
“实际上就是立足于整个景区的管理,去进行人性化的改造。”邵凯健表示,旅游业的管理核心是安全,而每个景区都有最大的荷载量。“智慧系统的‘智慧’就体现在,从顶层设计开始,在预计达到荷载量时,就对景区进行分流,实现错峰旅游。
在这样的愿景下,目前西樵山智慧景区项目已启动从服务到管理再到营销,三大方面的平台建设。
据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说智慧服务平台,则包括了创建智能车辆调度指挥系统,实现观光车实时定位和调度指挥,同时改造电子票务系统,统一电子票库,景区联网电子售票,以实现人车一体化收费管理。
而智慧管理平台的建设,则是通过在整个景区铺设探头的方式,对整个游客的实时流量情况进行监测。“这种模式下,为景区管理人员提供实时查询,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智慧营销平台的建设则更多是集中于服务的前端。比如说包括对旅游官网进行升级,建立微信服务号,提供查询、门票预订、导览、咨询等服务;增加自助售取票机;新设自助服务触摸屏,实现游客触摸查询、导览导购等服务。构建多种旅游网络营销渠道,加快发展在线旅游。
“目前系统项目建设已经完成初步验收。”聂宜明表示,包括智慧景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综合调度指挥中心、电子票务系统、电子商务平台、LED显示系统等系统已正常投运,整体系统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最终验收。
从“桌面”到移动端 打通西部文旅互联网通路
目前,一个旨在推进整个南海西部文旅产业资源互联互通的APP平台,正在加快建设中。“我们希望通过推出一个APP,对整个片区的文旅资源进行打通。”邵凯健表示,南海西部集中了南海区七成的文旅产业,实现了智慧化的管理,还能带动整个区域的周边游发展。
事实上,西樵山投入500多万元启动的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只是南海西部文旅产业推进“互联网+”的一个缩影。目前,一个旨在推进整个南海西部文旅产业资源互联互通的APP平台,正在加快建设中。
“我们希望通过推出一个APP,对整个片区的文旅资源进行打通。”邵凯健表示,南海西部集中了整个南海区七成的文旅产业,实现了智慧化的管理,还能带动整个区域的周边游发展。
他举例道,比如身处禅城的游客想去西樵山旅游,为了避免去到发现人流量很大,因拥挤而遭遇不好的体验,就可以通过即将推出的APP平台,实时了解西樵山包括人流、停车场等多个信息,为自己制定更舒适的行程。
为了支撑这一服务的实现,邵凯健表示,整个南海西部的各个景区都将逐步铺设LED信息屏幕。“这些LED屏幕将实时反映不同景区的人流、车流等情况,与APP平台上的数据保持同步。”邵凯健说。实际上,目前类似的服务体验,在西樵山景区的已经有网页版本可以实现。
“而接下来,我们是希望由点及面,把整个西部的文旅产业都打通。”邵凯健表示,打通这些景区的信息通路后,未来还会考虑在这个平台上发布各种旅游达人的攻略,以增加旅游平台的社区服务功能。
此外,展开与更多旅游平台的合作,也是南海西部文旅产业加快互联网化的重要举措。已经与包括西樵山、南海影视城等多个南海西部文旅景区进行合作的旅游平台“要出发”,其联合创始人陆威认为,“文旅景点与旅游平台的合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他表示,从目标客户的属性上,旅游平台的用户整体是偏向年轻一点的消费者,这个和消费文化旅游的人群是吻合的。同时,旅游平台借助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对消费数据比较敏感,能够从中分析出市场易于接受的活动主题,而活动主题是文化旅游景点非常需要的东西。
基于这两点,陆威表示,共同推进线上线下活动,这是已经验证过的,比较有效的合作。他透露,目前平台已经有与西樵山开展新一轮合作的计划。“我们目前的计划可能偏向嘉年华活动,比较大型的可能有灯光节这种形式,比较轻量的可能是亲子游,互动游戏等”陆威说道。
引入大数据分析 补智慧旅游“软”短板
在智慧旅游的建设上,南海区代表着整个广东较高的水平。”肖卫东认为,但完成硬件建设后,对搜集到的数据,如何进行有效处理和提炼,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对整个景区的管理、服务、营销等提供决策支撑,这才是真正的难点。
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合作,在这场全国性的文旅产业“互联网+”的行动中,如何真正用好“大数据”,是整个产业的共性命题。
“在智慧旅游的建设上,南海区代表着整个广东较高的水平。”肖卫东认为,但完成硬件建设后,对搜集到的数据,如何进行有效处理和提炼,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对整个景区的管理、服务、营销等提供决策支撑,这才是真正的难点。
他直言,这是国内多个景区在推进智慧旅游上遇到的共同“软肋”。而邵凯健也坦言,大数据光是数据的搜集上,就涉及到多个部门的沟通协调。比如说仅仅是对于游客的身份证数据搜集就会遇到难处。“因为身份证的数字,实际上就代表了许多游客的信息,比如说掌握了前面6个数字,基本上就可以了解到游客来自于哪个地区。对个人信息比较敏感的游客可能就不太愿意提供。”邵凯健说。
但用好“大数据”对于整个产业的好处早已不言而喻。“一旦我们了解到某个景区的旅客年龄特点,这对于景区进行精准营销的作用非常大。”邵凯健表示,假如是针对年轻人的营销,则可以考虑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而如果更多是50、60后的游客群体,那么景区则会选择到社区进行宣传推送。
对于降低景区的营销成本,提高营销转化率,精准的营销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南海西部片区正在试图加快突破对于大数据的应用。“南海在政务上对于大数据的统筹管理,也是我们的一大优势。”邵凯健说。
早在2015年5月,南海成立了全国首个数据统筹局。据悉,这一部门旨在分散在各部门的数据收集起来,统一进行提质、分析和应用,并承担起各部门之间的数据统筹协调工作。
“我们接下来会与南海大数据统筹局有合作。”邵凯健透露,预计到明年,整个南海西部文旅产业,通过对大数据的应用,反映到整个片区智慧旅游建设上,都将会有一定的成果相继出现。
■对话
新空间(中国)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肖卫东:
“文旅大数据实践 要重收集更要重处理”
人物名片
肖卫东,新空间(中国)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曾参与《西樵山5A级景区整改提升规划》《西樵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2016年12月被南海区旅游局聘为“佛山市南海旅游景区发展顾问”。
“目前国内对于智慧旅游在大数据应用上,存在重搜集轻处理,重建设轻运营等问题。”新空间(中国)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肖卫东表示,近年,推进“互联网+文旅产业”渐成潮流,尽管大数据的应用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但普遍在推进上都遇到瓶颈。
肖卫东认为以西樵山景区目前推进的智慧旅游系统为例子,可以说代表着整个南海西部文旅产业在智慧旅游上的贡献。他建议,南海西部文旅产业接下来在文旅大数据实践上,要重视在线数据处理,重视在线数据使用,做到在智慧旅游中以人为本,以游客为核心。
南方日报:“互联网+文旅产业”是这几年的热点,你如何评价佛山南海西部文旅产业在推进“互联网+”上的现状特点?
肖卫东:国家旅游总局最早在2014年提出的智慧旅游;而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互联网+”。实际上,我们可以理解,智慧旅游和“互联网+旅游”是同一个意思。
以西樵山景区目前推进的智慧旅游系统为代表,可以说代表着整个南海西部文旅产业在智慧旅游上的贡献。从整个广东来看,南海西部文旅产业又代表着整个广东较高的水平。
南方日报:这种代表性体现在哪里?对于西樵山目前正在进行的智慧旅游系统,你如何评价?
肖卫东:大数据的应用管理,是“互联网+文旅”产业的重要内容。去年开启的西樵山智慧旅游系统的建设,实际上是开展了大量的硬件建设,可以说掌握了大量的数据。
通过大量铺设的探头搜集到的数据后,如何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和提炼,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对整个景区的管理、服务、营销等提供决策支撑,这才是真正的难点。
旅游最核心的就是安全。而加入能够对所有信息在第一时间获取后马上建立分析,对在线形成的大数据的管理应用,这对于整个景区管理、服务和营销的决策都将发生重大的作用。
南方日报:大数据对于产业的作用是公认,但你也提到这并不容易,难点在哪里?
肖卫东:推进硬件的建设并不难,但如何做好大数据的管理和应用确实不容易。现在全国都在进行智慧旅游建设,但很多人停留在铺设探头等硬件,怎样利用搜集好数据,对于数据进行处理和提炼,这并不容易,而有些地区也并不重视。总结起来,我认为,目前国内对于智慧旅游的大数据应用上,存在重搜集轻处理,重建设轻运营等问题。
南方日报:对此,你有怎样的建议?
肖卫东:首先,我们需要对智慧旅游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互联网是一个创新平台,数据是自然资源,计算是能源动力,智慧旅游是上述三者在旅游业中的使用。其次,重视在线数据处理,重视在线数据使用,重视在智慧旅游中以人为本,以游客为核心。
■声音
旅游业的管理核心是安全,而每个景区都有最大的荷载量。智慧系统的“智慧”就体现在从顶层设计开始,在预计达到荷载量时,就对景区进行分流,实现错峰旅游。
——南海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邵凯健
旅游平台的用户整体是偏向年轻一点的消费者,这个和消费文化旅游的人群是吻合的。另外,旅游平台借助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对消费数据比较敏感,能够从中分析到市场易于接受的活动主题,而活动主题是文化旅游景点非常需要的东西。景区活动是景点吸引人流的重要手段,而主题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活动是否能够成功。在这两点上,文旅景点与旅游平台的合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要出发”联合创始人陆威
在智慧旅游建设上,南海区代表着整个广东较高的水平。但完成硬件建设后,通过大量铺设的探头搜集到的数据后,如何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和提炼,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对整个景区的管理、服务、营销等提供决策支撑,这才是真正的难点。
——新空间(中国)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肖卫东
智慧旅游是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创新,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从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整合共享与有效利用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办公室副主任聂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