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曹娴郑康如
锦绣潇湘,站上了新的起点。日前,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湖南将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
此语一出,湖南旅游行业备感振奋、深受鼓舞。在如何“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方面,湖南旅游行业人士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提出不少真知灼见。
打造万亿产业
报告中提到,要创新全域旅游模式,打造旅游万亿产业。“打造万亿旅游产业,我们有信心,但也有压力。”湖南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献春说。
陈献春说:“湖南省旅游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全省在建旅游项目450个,总投资达6000亿元。未来5年,湖南还将重点规划建设151个重大旅游项目,力争实现拉动旅游综合投资1万亿元、旅游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的目标。”
陈献春认为,下一步湖南省要从旅游客源地需求的角度重新审视旅游目的地建设,贴近客源需求做好供给侧改革文章。坚持以外促内,以入境游带动国内游,优化客源结构;以高领低,以高端消费引领中低端消费,优化消费结构;以小见大,从小处着手抓细节,把旅游产品做到极致,优化产品结构;以上促下,着力构建大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
湖南省旅游局副巡视员喻树长表示,旅游业大发展需要大投入,大众旅游时代呼唤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要充分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促进旅游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
湖南省旅游研究院院长王兆峰说,旅游业正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为活跃的重点领域,应加强旅游创客孵化和旅游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管理机制
报告中明确,优化旅游功能区布局,形成以县域为基础、景区景点为支撑、旅游功能区为载体、旅游走廊为纽带的全域旅游格局。
在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的过程中,必将带来破除思维定式、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的一系列重要变革。对此,陈献春认为,湖南旅游全行业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旅游业搭建平台、促进共享、提升价值的特殊功能,突出融合创新、推进开放合作,一头抓好旅游规划和标准制订,一头抓好市场促销和监管,中间搭建旅游供需对接平台,促进部门协作和区域合作,按照旅游规划和旅游标准共同打造旅游产品,推动形成旅游业与相关领域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湖南省旅游局副局长王超祥表示,全域旅游蓬勃发展,将直接推动旅游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新形势必然提出新要求,需要探索构建全域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新机制,推动旅游市场监管责任延伸覆盖到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一条线”的所有部门、行业和领域,向旅游综合性产业发展和综合性监管方向转变,全面提升全域旅游目的地治理能力。
以县域为主战场
“旅游强省必先强县。”陈献春说,全省经济发展的“短板”、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发展潜力、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都在县域。
据悉,湖南省51个重点贫困县基本上都是绿水青山、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地方。在全省8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有近2000个村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
陈献春说,从前期湖南省旅游强县建设的实践经验来看,以县域为基础发展全域旅游,有利于实行“多规合一”,统筹整合全域资源,比较切合湖南省的实际情况。今后,要聚焦县域谋划全域,把全域旅游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抓手,重点培育70个旅游资源重点县,抓好31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推进湖南省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补短板”做出重要贡献。
打造核心吸引物
报告中指出,要发挥5A级景区带动作用,培育一批国内外著名景区、景点和精品线路。“全域旅游必须打造核心吸引物,只有在擦亮精品景区名片基础上,才能拓展到全域。”湖南省旅游局副局长尚斌表示,要全面加强动态监管,充分发挥5A级景区带动作用,打造精品景区,推出一批资源品位高、品牌形象优、核心吸引力强的旅游精品。
湖南省旅游协会会长陈纪明则表示,要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特殊作用,助推旅游业的法制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建设。突出人才、技术和资本对旅游企业创新的重要作用,既注重培育顶天立地的旅游企业航母,又强化技术、管理和制度创新,培育发展铺天盖地的旅游中小企业。大力培育旅游品牌产品,强力打造旅游品牌企业。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