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学
连日来,随着2016年“走遍中国——内蒙古冬季旅游万里巡回展”大幕开启,内蒙古冰雪旅游资源营销走进陕西、浙江等地,冰雪旅游营销效果凸显。
近年来,内蒙古通过挖掘“冰雪+民俗”文化,开启“冷资源”新模式,向世界展示“自然大冰雪,风情内蒙古”的魅力,“冷资源”变成“热经济”。
“冰雪+民俗”突破同质化
内蒙古的冬季每年长达7个月,充分的季节长度以及丰富的冰雪、温泉等资源,是内蒙古冬季旅游开发得天独厚的优势基础。诱人的达里诺尔湖冬捕、壮美的呼伦贝尔风景、好玩刺激的阿尔山和牙克石凤凰山滑雪场、多彩的海拉尔中俄蒙国际冰雪艺术园以及锡林郭勒冬季那达慕大会等,向众人展示了内蒙古冬季旅游的特有风情。圣洁的哈达、浓郁的马奶酒、热情奔放的安代舞等,极具蒙古族特色的民俗风情,将草原人民的豁达和豪爽展现得淋漓尽致。
“冬季内蒙古独特的‘冰雪+民俗’已经成为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的缘由。”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局长魏国楠介绍,这里森林和草原的双重雪景,多民俗、原生态的特点,使内蒙古与其他地方的“冰雪”区别开来,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展示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宽阔视野、壮美天地,印证了“自然大冰雪,风情内蒙古”。
“品牌+节庆”打造新品牌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投入专项资金,集中人力,组织具有冬季旅游资源优势的相关盟市,全方位宣传推广“祖国正北方,银冬内蒙古”品牌形象,在打造内蒙古冬季冰雪旅游品牌,拓宽营销渠道,扩大客源,推进冬季旅游目的地建设等方面效果明显。
去年,以“快乐的冰雪那达慕”为主题的内蒙古冬季旅游推介活动分别在北京、天津和沈阳三地举办。推介会上,内蒙古重点推出了自驾线路品牌——“冰雪天路”以及7条冬季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充分延伸了“草原+冰雪+民俗”的旅游发展策略。
同时,内蒙古推出了一系列极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冬季旅游产品、线路和节庆活动,将民俗与冰雪、休闲与玩雪、边境风情与冰雪探奇、冰雪与温泉组合起来。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阿尔山国际冰雪节、银色呼伦贝尔摄影节、蒸汽机车摄影节、蒙古族服装服饰节、锡林郭勒多伦冰雪节、中俄蒙三国国际旅游节暨选美大赛等,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游览童话般的冰雪世界。根河敖鲁古雅使鹿部落圣诞节、中国达斡尔冰钓节、赤峰达里湖冬捕节、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等,将游牧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民俗文化包装成冬季旅游产品,融民族竞技和娱乐活动为一体。
据统计,内蒙古全区2015年冬季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00亿元,增长30%。越“冷”越“热”,已成为了内蒙古冬季旅游的新常态。
“推介+巡展”展示全方位
为期40多天的2016年“走遍中国——内蒙古冬季旅游万里巡回展”还陆续在四川、重庆等地巡展,以“祖国正北方亮丽内蒙古”为旅游宣传口号,以“自然大冰雪风情内蒙古”为主题,全方位展示内蒙古的生态风景及风俗人情,践行“走遍中国”。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旅游促进处处长董利民说,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推介活动中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行走路线最远的巡展活动,无疑是对内蒙古冬季旅游品牌的全面建设和开拓,要以“万里长征”的精神使其成为中国冬季旅游市场的明日之星。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重点推出了冰雪天路、古都后院冰雪世界、冬奥会延长线、大漠风情冰雪游四大冬季旅游区域。把内蒙古冰雪与草原、森林、沙漠、湖泊温泉、火山遗址等自然资源,与民族生活、异域风情、历史遗址、英雄故事等人文资源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内蒙古恢宏大气的冰雪文化和灵动透彻的冰雪产品。
魏国楠说,巡回展是展现北疆特色的大好机会,有助于促进内蒙古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将不断对优质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积极创新,打通并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助力全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实现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跨越。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