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故宫首展三大殿专用龙缸文物

2016年11月02日 09:33   来源:北京日报   刘冕

  本报讯(记者 刘冕)明正统年间,景德镇御窑作坊里,一批为故宫三大殿定制的龙缸因为品相不好,被砸碎就地掩埋。考古专家近日将一只用碎片拼凑而成的龙缸带回故宫博物院展示。同时展出的,还有183件套成化瓷器和165件组御窑新出土文物。

  明清两朝,江西景德镇设御器厂,专为皇家烧造御用瓷。从上世纪80年代起,考古工作者几乎不间断地在这里进行发掘,出土瓷片标本数以吨计。专家介绍,明代对于御窑管理严格,绝不允许御用瓷器流入民间,所有瓷器只有入宫和被砸两种出路。

  到底谁能入宫,谁会被砸?故宫专家说:“瓷器非常容易烧造变形,一旦走形肯定会被砸。还有的是因为颜色不够鲜亮。”也有一些是有“硬伤”。比如展柜里一只碎片拼凑的明成化青花云龙凤纹盘,看上去造型规整,釉质温润,青花发色纯正。但如果细看就会发现,盘子内底所绘的五爪龙有一爪画成了六趾,外壁所绘的五爪龙一爪则变成了四趾。

  这回故宫还特意将这些“落选品”的胞兄——宫藏文物一同展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光尧说:“一共展出了183件套成化瓷器,其中76件套为故宫藏品。这也是故宫第一次大规模展示成化瓷器,大部分展品是首次亮相。”

  同时展出的,还有165件组御窑新出土文物。2014年以来,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和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等联合对御窑遗址进行发掘。王光尧说:“因为瓷器易碎,有些器型可能没有传世品,此次出土的部分新器型就具有填补御窑瓷器空白的重要学术意义。”

  展厅里,几片足有五六厘米厚的瓷片叠放着。这些是今年新出土的明正统龙缸碎片。“正统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年号,这位皇帝因为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王光尧介绍,一直以来,正统至天顺时期,御窑瓷器多不署正规年款,因此,有人称之为明代御窑瓷器生产史上的“空白期”。此次发掘出土了一批正统至天顺时期的瓷器,其中不乏精品。比如一批龙缸碎片可以拼凑数十只完整器,每一只都需要四人才能抬起。初步判断,这些缸是当年为重修三大殿特别定制的,作用类似于现在大殿外的铜缸,用于盛水防火。

  据了解,展览不单独售票,凭故宫门票可免费参观,展期将持续至2017年2月26日。在斋宫展厅,观众还可以通过VR技术,随心所欲到达考古工地的每一个角落。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