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违规购物摊点40余家,收缴购物点‘三无商品’951件,刑事拘留2名涉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人员……”今年9月以来,一场集中整治“不合理低价游”的专项行动在“中国最美乡村”紧锣密鼓开展。由于整治到位,旅游市场不断净化,赢得了游客交口称赞。今年“十一”黄金周,婺源接待游客62.11万人次、门票收入2720.99万元、旅游综合收入3.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4%、8.32%和11.84%。
婺源“全域旅游”背后的隐忧
“春探人间花海、夏享冰凉世界、秋寻梦里老家、冬游甜蜜乐园”,婺源是一个四季皆景、老少咸宜的国际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域2967平方公里是一个国家级3A景区,拥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2个,4A级以上景区数量位居全国县级之首。同时,成功创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等等,入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近年来,为改变旅游淡旺两季分明、全年游客接待量不均衡的问题,婺源以建设国家级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为抓手,对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按照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标准,精心规划建设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康体健身等各种类型旅游产品,构建以观光接待型为基础,以休闲度假康健型为重点,以文化体验型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同时,以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为契机,以打造“零门票”景区为目标,整合涉农资金3000万元,利用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了耕读文化村上严田、天下驴友之家冲田、摄影家俱乐部漳村、歙砚之乡龙尾、天佑故里庐坑等29个美丽乡村。一个个“零门票”美丽乡村生态超群、文化厚重,进一步丰富了婺源旅游产品。
今年8月,婺源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战略,全县紧扣“全域景观化、交通便捷化、服务全程化、产品多元化”的要求,对县内旅游资源、相关产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着力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多层次、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也让更多的婺源人民参与旅游、服务旅游、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就在婺源“全域旅游”风生水起的同时,在商业利益驱动下,一些外地不良旅行社和低劣购物点经营者也开始流入婺源,“不合理低价游”随之蔓延开来。“不合理低价游”打着婺源“全域旅游”的旗号,带游客到该县非景区的村庄及月亮湾、景观桥等景观较好的地方游览,然后带入特产点购物,从中拿回扣牟取暴利。这种做法,一是以非景区作为景区推介营销,欺骗了游客,也误导了游客对婺源的感官认识;二是以低价吸引游客入团,再以强制购物索取回报,侵害了游客的权益;三是低价团频频进入不是景区的村落,由于接待设施和服务跟不上需求,影响到游客的体验舒适度等等,不仅侵害了游客权益,也损毁了婺源旅游品牌形象。
面对旅游市场乱象,婺源旅游管理部门对相关购物点的商业贿赂行为进行处罚,并对从事不合理低价游的上饶小手拉拉旅行社进行处罚。自今年9月15日起,婺源利用半个月开展集中整治,在“十一”黄金周前重拳出击,依法打击“不合理低价游”,取得了“首战告捷”的成效。
部门联动整治“不合理低价游”
为破解旅游市场监管难问题,实现“体制上的突破、机制上的创新、管理上的提升”,今年5月15日,婺源以“敢为人先”的责任担当,在全国率先成立首家县级旅游市场联合执法调度中心(简称“旅游110”)。婺源“旅游110”整合旅游、市场监管、公安、城管等19个涉旅单位执法力量,从县旅游、市场监管、公安、物价、交通、城管等6家常驻单位抽调23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同时,该县法院、交警等13家非常驻单位接受该中心统一调度;全县各乡镇及150余个涉旅村建立旅游联合监管机制,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
为整治“不合理低价游”,婺源成立集中整治领导小组,明确由县旅发委和“旅游110”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乡镇配合,开展为期半个月的集中整治专项活动。时间从9月15日到9月30日,力争通过半个月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不合理低价游”乱象。
为此,婺源科学研判,锁重点精准发力。通过对“不合理低价游”利益链条的分析研判,明确非法利益链条的关键节点是旅游购物店,并将其锁定为重点打击对象,景区企业和旅行社为重点告诫对象。
针对旅游购物店,对全县所有购物店进行深入检查,严厉打击私授回扣、偷税漏税、物价虚高、以次充好、造假卖假等违法行为。共对7家购物店进行综合执法检查,查获近千件“三无商品”,对三家丝绸购物店予以停业整顿;在对一金玉饰品店突击检查时,发现大量以次充好的玉器、镶金饰品,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对涉案物品进行了扣押并调查取证后,因案值巨大,故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县公安局连夜对该案涉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立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对2名负责人依法传唤,目前已被刑拘,另有2名涉案人员己实施网上追逃。此外,对其它购物店逃漏税、消防设施不到位、门口大巴车乱停乱放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目前,共查处旅游购物点占道经营行为135次,拆除违规购物摊点40余家。
与此同时,针对景区企业,摸清“不合理低价游”旅行社对接的婺源低价景区,对景区进行告知,约谈部分涉嫌低价销售门票景区负责人,要求各景区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票价,不准低价营销、不法营销和暗中营销,一经核实,立即停业整顿。针对旅行社,对县内旅行社行为进行调查摸底,发放《不准参与“不合理低价团”告知书》,与30多家旅行社和160多名导游签订《不参与“不合理低价团”承诺书》,对参与者将坚决打击和责令关停;对县外不法旅行社,及时制止其违法行为,并锁定证据,寻求省、市旅游主管部门协助处理。
为营造打击“不合理低价游”的浓厚氛围,婺源在各景区及车站、集镇等地悬挂宣传标语,在国内各新闻媒体发布整治“不合理低价游”新闻报道,让广大游客及时了解婺源精品景区信息,不受不法旅行社蒙骗。县内宣传部门全程参与执法检查,全方位跟踪报道,及时将整治成果公之于众,在全社会形成对“不合理低价游”从严从重打击的高压态势。
建立健全“不合理低价游”整治长效机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年“十一”黄金周结束后,针对国庆前集中整治期间停业整顿的部分购物点抱有侥幸心理,采取更换经营产品种类、欲图以更隐蔽的手法恢复经营的新情况,婺源深刻认识形势,开展新一轮的整治行动。
一是科学分析形势,针对新特点进行打击。由婺源县委、县政府分管旅游的同志牵头,分析新情况新特点,于10月10日下午召集旅发委、旅游市场联合执法调度中心、公安局、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国税局、城管局、物价局、消防大队、江湾镇和工业园区进行工作部署,针对皇冠兰花床上用品店、炭语堂、江湾丝绸店等购物店涉嫌接待低价团不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工作由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牵头,针对不同经营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打击部署。二是强化工作举措,将涉及违规购物场店进行查封。为进一步快速推进整治工作,10月10日下午会后,婺源县旅发委、县旅游市场联合执法调度中心、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等相关单位连夜对皇冠兰花床上用品店、碳语堂、春丝路丝绸店、江湾丝绸店等6家购物点以涉嫌商业贿赂、虚假广告、欺诈消费者经营行为下达责令停业通知书并进行查封。10月11日上午,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对上述6家购物点的营业执照予以注销;10月12日上午,县供电公司及自来水厂对上述6家购物点实施停水停电。三是强化违规排查,加强巡查工作力度。为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建立健康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县“旅游110”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加大日常旅游市场执法检查力度,保持对不合理低价游的高压打击态势。
为建立“不合理低价游”整治长效机制,婺源坚决做到露头就打,通过开展常态化执法检查,查处典型案件并公开曝光,以案示警,形成震慑,切实维护婺源旅游市场健康秩序和“中国最美乡村”品牌形象。如,通过整治,此次国家旅游局将上饶小手拉拉旅行社从事不合理低价游行为列入国庆假期旅游黑榜,在江西省旅行社行业取得了很好的震慑效果。
下一步,婺源还探索建立涉旅行业监管长效机制,由相关部门配合,起草婺源县旅游购物经营场所管理办法(暂名),对购物店的经营场地要求、设施要求、日常管理等方面设定地方标准,建立健全日常管理机制。并注重引导建立和发挥各涉旅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合法经营、公平竞争等,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与此同时,婺源加大落实“旅游购物点先行赔付保证金制度”力度。在前期基础上,扩大纳入保证金制度的购物点范围,增加保证金额度,使游客权益得到充分有效保障,提高购物点违法经营成本。同时,结合市场监管“双创”工作,提升旅游业经营者诚信度。今年,江西省工商局、省消协大力开展“创建‘旅游消费诚信服务联盟会员单位’和‘放心消费示范店’”的“双创”工作,婺源以开展此项工作为契机,大力宣传和监督引导各旅游购物点、景点等旅游业经营者合法经营、诚信经营。据了解,在婺源“旅游110”的发力下,今年以来,该县先后受理旅游咨询、投诉500多起,投诉解决率高达100%。(吕富来)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