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旅游消费的“拥堵点”亟待疏解

2016年10月11日 08:30   来源:深圳商报   

  据媒体报道,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创下了多个非常亮眼的经济数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6年国庆假日旅游市场信息显示,整个国庆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5.93亿人次,同比增长12.8%;累计旅游收入4822亿元,同比增长14.4%。据商务部监测,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7%。

  十一黄金周的表现只是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据国家旅游局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显示:国内旅游收入从1985年的约8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4200亿元,增长了426.5倍,年均增长22.4%;自2014年起,中国城乡居民的旅游消费增速连续高于全国GDP增速。

  数据证明:发展旅游业,不仅有利于缓解当下因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GDP下行压力,而且还能够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和高速增长。去年8月,国务院首次把旅游业定位为“打造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新支点”。《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还显示,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从2012年的9.41%上升为2015的10.51%。随着中国经济与国民收入的增长,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3500美元左右甚至更多,中国将进入世界旅游界公认的旅游业爆发性增长阶段。

  十一黄金周的靓丽数据也暴露了当前制约旅游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那就是长假的严重短缺。通过测算可以看出,国庆7天长假收获了约占旅游业全年13%的收入,以全年2%的时间消化了全年大约14%的出游人口。

  这种集中式的旅游消费对于产业也有很大影响,游客人数的巨大峰谷差距使得旅游产业淡旺季明显,导致产业投入和设施建设无法实现均衡配置。国内游的恶化还使得有高消费能力的人群转向境外游。携程大数据显示,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出境游人次接近600万,创下了历史新高。

  旅游消费,受到观念、收入和时间的三重约束。1999年的国庆黄金周,7天内全国出游人数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次是18年前的20倍以上,旅游收入增长了30多倍。

  可以说,国人的旅游观念已经养成,收入也不成问题,只有时间约束没有得到彻底改观。强烈的消费欲望只有黄金周为主要出口,成为制约旅游消费更大发展的“拥堵点”。围绕如何放假推出改革措施,已是当务之急。比如说,让带薪休假制度更有强制性,让全民休假的黄金周变成分散休假的黄金月。改革放假制度不仅是旅游业发展本身的需要,也关乎中国经济的未来。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