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游客在越南被偷手机 贼“大方”承认仍追不回

2016年08月05日 09:14   来源:华西都市报   李逢春 周洪业

  成都游客靠手机定位追踪,锁定了手机所在的一处居民区。图由受访者提供

  越南当地警察现场调查案情。

追到了,失窃手机被准确定位

 

  报警了,证据不足警察也莫法

  贼认了,但惊动警方赎回没门

  成都游客李先生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越南芽庄之旅会如此倒霉。

  8月1日,李先生在芽庄的最后一天,他的iPhone手机在芽庄海滩被窃,同时失窃的还有同行好友的6部手机。发现后,李先生和朋友在越南来了一次紧张万分的街头追击,按定位图索“机”,并成功定位在芽庄市区一个居民家中……越南当地公安立案,嫌疑者也“大方”承认偷窃事实。但最终,李先生和朋友并没拿回手机,空手回了成都。

  4日,回到成都的李先生等人,向华西都市报记者详细讲述了这次异国追“机”的全过程。目前,他们还在不断和当地使领馆联系,请求和越方公安部门沟通,能早日索回手机及其他财物。

  失窃/

  海滩拍合影 物品袋不翼而飞

  李先生是成都一家公司职员,7月28日,他与朋友一行开始了为期5天的越南芽庄之旅。

  在他看来,如果不是最后一天出现的变故,这将是一次完美的度假。8月1日,他们此次芽庄之旅的最后一天,一个大大的意外却从天而降。

  “因为是最后一天了,天还没亮,大家就约着去看日出。”李先生说,早上6点多,一行7人便来到芽庄海滩守候。

  伴着旭日初升,一行人决定来个大团圆的合影,遂将手机和身上贵重物品一起装在一个袋子里,请同一个旅行团的团友照看一下。不想,受托团友因为临时离开又托了另外一人。正是这一换人,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无人看守状态——被放置在了一众人背后的沙滩上。短短几分钟,等大家合影后转过身时,那个袋子已不翼而飞。据称,那袋物品有六部苹果手机、一部华为手机,一个钱包、两块手表、一台gopro、一副眼镜,还有现金和身份证等重要物件,价值约6万元人民币。

  好端端的怎么会不翼而飞?直觉告诉他们一定被偷了。

  李先生和同事顿时想起,正在他们合影时,不远处一直有个男子走来走去。男子看上去是当地人,大概20多岁,比较矮皮肤黑。

  追机/

  定位追踪 追到当地两户民房

  身处国外,语言又不通,该怎么办?

  一行人开始特别慌张而不知所措,稍微冷静下来后,7个人赶紧分工找对策。其间,杨小姐突然想到了手机定位功能。她马上跑回酒店,找来了自己妈妈的手机,“我和我妈都是苹果手机,我关联了她的号,可以查自己(手机)的定位。”

  第一次定位时,显示杨小姐失窃的手机已经距离他们10公里,当即判断对方很可能是骑摩托车快速离开了。他们赶紧拦下出租车,以最快速度按照定位“追踪”而去。紧接着,第二次定位,显示手机位置正往芽庄标志芽雕塑(当地标志性建筑)北方,向丐河那边快速移动,已经距离海滩17公里。最后,定位显示到达了一片居民区后,再无变动。

  杨小姐等人追到这里发现,居民区靠近一条铁路,一片密集的两层房屋。万幸的是,这里的民房大都是一户紧接着一户,而不是几十层的电梯公寓。手机定位虽然不完全精准,但还是锁定在了其中两户人家的范围。

  杨小姐对手机功能很熟悉,为了进一步确定,又启用了iCloud查找,发现一行另外几部被盗手机,最后一次没有信号的地方正是在这两家民房的区域。

  “我们分析,越南当地人用苹果手机比较少,对其功能不熟悉。当时我们站在两家门外,用手机定位发出声音的功能,还是能清楚听到被偷手机发出的滴滴回应。可以肯定,我们手机就在这里。”杨小姐说。

  索机/

  证据不足 警察在场也没办法

  追踪并“找到”了手机,可怎么拿回来?

  贸然进屋讨要手机,显然行不通。在与锁定“目标”中的一户人家尝试着沟通后,一行人选择了报警。

  当地公安局就在附近,只有2分钟路程,警察很快赶到。之前沟通过的这一家人,随即让警察进屋查找,无果。“这时,我们就认定,肯定就是另外一家了。一位好心的当地女孩,用英文悄悄告诉我们,这家有人犯过事,有案底。但她怕被报复,不敢给我们指认。”

  就在警察询问的时候,被怀疑的这户人家走出一个文身男,“面露凶相”。随后,家里所有的男女老少都走了出来,强硬地堵在门口不让进,最后还直接把门关了。看到这一幕,李先生一行有点不寒而栗。

  文身男这一家比较特别,其他都是二层民房,但这家是三层洋楼,“装修豪华,门口还装了监控”。

  在这家门口时,杨小姐特意设置了手机丢失后再开机提醒模式,目的就是让在场的警察明白他们失窃的手机就在这里。尽管失窃手机被“唤醒”,而且定位就是现实在现场,可惜的是没有足够的证据,加上急于回国,他们也只能到公安局做完笔录之后,选择回国等消息。

  赎机/

  赎回未果 当晚手机已被刷机

  2日凌晨,李先生一行飞回成都。

  到现在时间已过去三天,他们仍未接到越南方面关于手机和财物下落的消息,这让大家非常懊恼。其中一位同事,手机里还有一个20万元的债务凭证,焦急万分。

  杨小姐说,她掉过几次手机,越南这一次追“机”最特别,也是自己离被偷手机最接近的一次,但还是没能找回来。

  事发当天下午,考虑到每个手机都有太多个人资料和重要凭证,大家商议后,决定请领事馆派来的翻译出面,看能不能找到当地人把手机赎回来。一番接触后,中间人带话说,“对方大方承认,手机就是他们拿的”,但因为惊动了警察,就不可能再赎回去了。

  而当天晚些时候,他们发现自己的手机已在越南被刷机了,而且查不到刷机的地点。据此,他们怀疑小偷有一个销赃链条,有专门的渠道把赃物卖给下家处理。

  回国三天,李先生等人并未放弃努力,一直想各种办法和越南当地以及中国驻当地领事馆联系,只是目前仍没实质进展。

  但让李先生等人想不通的是,当时定位追踪时,小偷路过芽庄最繁华的路段,那一路都有监控,包括最后定位的居民房门口也有监控,“但警方并未调取。”

  “旅游中遇到这种盗窃或者抢劫,受害方不得不回国了,然后事情就不了了之了吗?”

  连/线/领/馆

  总领事馆:敦促越方尽快破案

  4日中午,华西都市报记者就此事电话联系中国驻越南胡志明市总领事馆。领事保护外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日当天李先生等人向领事馆报告了失窃,请求领事馆给予帮助。领事馆方面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帮他们找来当地一位翻译,全程协助报案、做笔录以及和当地公安部门沟通等事宜。

  目前,领事馆方面已就此事整理了资料和越南外交部门衔接,并敦促越方公安部门积极处理,尽快破案,给受害中国游客一个满意的结果。

  领事馆工作人员同时向记者透露,近年来中国游客去越南旅游人数增多,领区每天中国游客估计有几万人,类似财物失窃的报告比较多。李先生类似的失窃事件,也提醒其他游客,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

  4日下午,李先生一行人联系上越南驻中国大使馆,告知了自己在越南的遭遇和诉求,大使馆人员要求把情况写一个书面材料发给他们。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逢春实习生周洪业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