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西湖全景 孙小明 摄
中新网杭州7月4日电 (见习记者 方堃)自成年后,常年在欧洲、美洲、亚洲各大城市云游的美籍华裔大树自己也没想到,他在浙江杭州这一站,一待竟已经将近5年。
“从来没有一个地方能让我留这么久,杭州这个城市给人的感觉特别像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繁华中带着清雅,彷佛遗世独立却又接轨国际,不大不小,特别适宜人居住。”大树在杭州灵隐寺担任其英文官方网站翻译一职,居于杭州佛学院内,常年流连于西湖各个景区之间。5年时间,让他成为一个“西湖通”。
六月,当这个“西湖通”被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邀请为西湖“挑刺”时,他仔细审视西湖,又一次被其独特之美震撼。
当这座东方之美绵延千年的城市——杭州置身于二十国集团峰会的聚光灯下时。西湖,这湾湖水,用独居韵味的魅力,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城市的精致、典雅、和谐、以及深厚历史底蕴。
“Amazing(不可思议)!”大树说。
打造融合“水墨江南”的美丽“夜西湖”
西湖景区是杭州的“会客厅”,是世界文化遗产,对于海内外宾客来说,没有去过西湖就等于没有到过杭州。
因为,很少有一个湖像它一样,寓杭州人的本性于山水人文,又用山水人文来反哺杭州人的脾性,景与人有着如此深刻的精神联结。
在G20峰会的契机下,作为主战场之一,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从2015年开始,就对西湖景区内进行了景点修缮、道路提升、绿化彩化、水质提升等64项改造提升工程。
水是西湖的主体,无论是三潭印月,还是花港观鱼,又或平湖秋月……西湖的美景归根到底离不开一个“水”字。
如何在“城市会客厅”向世人呈现碧波荡漾的一池清水?
长桥溪是西湖上游四大溪流之一,自南向北流向西湖,但附近的居民的生活污水污染了长桥溪,对西湖水质造成了威胁。早在多年前,杭州就在长桥溪建起了水生态修复公园,园内设有地下污水收集池、沉沙池及地下水处理站。溪水经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净化后,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3类水体进入西湖。
此外,为了保证水的供给量和清洁度,杭州从2003年开始实施引配水工程,对泥沙含量较高的潮汐江——钱塘江的进水实施净化处理。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副主任陈琳说:“工程实施之前,西湖水体的透明度只有40厘米左右。工程实施之后,西湖水体的透明度已经在80厘米以上了。”
“在G20下,我们进一步增加了鸢尾、菖蒲等可以开花的挺水植物,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进入西湖的水体质量,景观上也更加丰富。”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副主任、教授级高工吴芝瑛告诉记者。
除了引配水工程,西湖还通过数次大规模的清淤、种植水草等方式,改善西湖水质。“西湖的水,是看的见的越来越清澈,别说游客,就是我平时打扫卫生,瞅两眼,都觉得心情舒畅。”平湖秋月景区的环卫工人笑着说道。
西湖之水,白天以其极优的水质,向世人展现澄澈之美;而夜晚,让她在夜空中熠熠生辉的是岸边绚彩灯光。
为迎接G20峰会,杭州首次启动全城系统化亮化提升工作。不仅围绕西湖、运河、钱塘江三大核心景区进行景观灯光提升工作,还将对重要道路以及10个入城口进行亮化装扮。
西湖夜景灯光提升工程是其中之一,记者了解到,此次西湖景区夜景提升使用了全新的照明设计手法:“光绘”山水,以光为墨,囊括山水、林岸、建筑、道路,将复杂的元素融为一体,最终呈现出一个光影疏淡、画意盎然的西湖。
“美如仙境,天上人间。”从西安到杭州游玩的颜先生夜游西湖之时情不自禁感慨道。
夜色中,沿岸楼台掩映,烟雾缭绕,灯火幻灭,水色天光,隐约中透出西湖娇媚芳容。游客们赞叹:美、很美、非常美,如梦如幻,令人叹为观止。
“现在灯光全部由电脑编码操作,以雅致、清新为灯光主基调,通过可调可控的智慧控制系统,依托山脊线和主要建筑屋顶,借高科技在夜间湖面实现由光色、明暗区别带来的‘步换景移’,完美展现了夜西湖的文化意境。”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邓兴顺告诉记者,届时,这里将会成为融合“水墨江南”的美丽“夜西湖”。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