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旅游业的接待规模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对世界旅游业的影响和贡献日益突出,在国际旅游大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备受世界瞩目。
(一)中国已成为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旅游业虽然比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了几十年,但发展很快,在旅游业起步最初几年,接待的外国过夜旅游者人数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
1978年,中国旅游开放的第一年,全国共接待的入境过夜游客仅为7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不到3亿美元,两项指标在世界的排名均居40位以后,分别位居第41位和48位。但是到1994年,中国接待的入境过夜游客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在全球的排名双双进入世界前10位,分别位居第6位和第10位(表9)。
1987年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首次突破了1000万人次大关,以后每增加1000万人次入境旅游人数的时间逐渐缩短,2007年接待规模已超过5000万人次,实现从4000万人次到5000万人次的跨越仅用了3年时间。
旅游收入每增加50亿美元所花的时间更短,到2015年旅游收入已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
(二)中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客源市场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需求十分强劲,2001-2015年,出境旅游者人数从1213万人次迅速上升到1.2亿人次,跨入了“亿时代”。其中自2012年起,中国就一直保持世界最大出境旅游市场的地位。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公民在境外的人均消费水平排名全球第一,是全球规模最大、最有消费吸引力的重要客源市场,对世界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据世界旅游组织《2015全球旅游报告》:“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旅游客源市场,受可支配收入提高、人民币汇率坚挺、旅行设施改善和出境旅游政策鼓励等利好因素的影响,持续超常规增长。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统计,2012年,中国游客在海外花费上突破千亿美元,以1020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至2015年,海外花费已增至1045亿美元,连续位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出境游市场在过去20年增速喜人,让全球一批目的地,特别是亚太地区的目的地获益匪浅。”
(三)中国旅游综合竞争力的世界地位不断提升
在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年度《旅游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在全球参评的148个国家和地区中,旅游业竞争力由2009年的第47位上升到2015年的第17位,进步了30位。中国正在缩小与发达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差距,显示出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发展空间。
(四)中国旅游业对世界旅游经济的贡献日益提高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测算数据,2015年,中国旅游业对中国GDP的综合贡献达到7.34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球旅游业对GDP综合贡献总额的14.5%,占全球GDP总量的1.5%;旅游产业综合带动就业人数达到了7911万人,是世界旅游创造就业岗位数的27.8%。
这组数据表明:世界旅游业带动的产业综合增加值中,有六分之一是由中国贡献的;世界旅游业创造的就业机会中有四分之一来自于中国旅游业。
(五)中国旅游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合作
近年来,中国旅游企业加快了全球化发展步伐,海外投资、资产并购、上市融资、业务拓展等一系列举措,从新的发展空间分享中国旅游发展的红利,备受世界瞩目。中国企业的跨国旅游发展步伐强劲,模式多元,合作广泛,中国旅游业正在融入世界旅游经济体系。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