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草原天路收费“巧妙”绕开了公路法

2016年05月10日 06:10   来源:检察日报   

  原标题:“草原天路”收费还请细思量

  李曙明

  5月8日《新京报》报道,河北张家口张北县的“草原天路”开始收费了,每人50元。近日,张北县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发布《张北县物价局关于“草原天路”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的批复》,“草原天路”132公里的建成路段进入收费时代。

  笔者没走过这条路,去过的朋友都说美:公路蜿蜒曲折,河流山峦、沟壑纵深、草甸牛羊、景观奇峻,宛如一幅色彩饱和度极高的风景画卷。公路收费,意味着免费看风景时代的终结。

  对于收费,网上骂声一片,但希望免费是人之常情,骂声并不自然成为收费不正当的证据;也有人以游客吃住等收入远高于门票收入为由,苦口婆心劝告 “不要让收费毁了当地旅游”,不过,因为“有多少人会因为50块钱门票而放弃走一趟的打算”并不确定,这种劝告当地未必能听进去。依法治国的当下,需要考量的问题其实很简单:收费,经不经得起法律推敲?

  笔者研究了相关法律,感觉当地在收费这件事上做得似乎很“巧妙”:结果是对一条公路收费,却绕开了公路法对公路收费的限制,而将其纳入景区范畴。

  哪些公路可以收费,公路法第59条作了明确规定:(一)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利用贷款或者向企业、个人集资建成的公路;(二)由国内外经济组织依法受让前项收费公路收费权的公路;(三)由国内外经济组织依法投资建成的公路。三类之外的公路,均不得收费。“草原天路”是一条县级公路,由张北县人民政府于2012年9月投资3.25亿元建设,全长132.7公里,是连接崇礼滑雪温泉大区和张北草原风情大区的重要通道。对这样一条性质的公路收费,公路法不会“答应”,于是,当地“另辟蹊径”。

  “蹊径”就是将公路“纳入”景区。有报道称,“草原天路”已被张家口市旅游局评为3A级景区。既然公路在景区内,在这条路上开车就等于进入景区,收费也就没有问题,这是收费的逻辑。如此逻辑,站得住脚吗?

  这条公路是政府出资建设,资金来自纳税人。作为“公路”,其首要功能是满足通行需要,服务社会建设和百姓生活。收费暗含的前提是:这条路上走的所有车,都是来景区看风景的。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对于仅有通行需要的车辆来说,收费之后它有两种选择:交钱,或者不走。也就是说,收费的结果,是承担通行功能的公路,从此对部分车辆彻底关闭了。

  将公路划入景区,以此为由收费,这突破了公路法的禁止性规定。一旦这种做法得到认可或默许,或有更多步后尘者。

  还要说的是,即使按照景区收费,目前收费在程序上也不合法。《河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第35条规定:“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由省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财政、住房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制定。”4月29日,张北县物价局召开“草原天路”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听证会;5月1日,发布《张北县物价局关于 “草原天路”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的批复》。县物价局效率很高,但超越权限所作的批复,并无法律效力。

  笔者不敢断言“草原天路”收费一定收不成,但至少目前,无论实体上还是程序上,都有很多问题,特别是和公路法规定的冲突。笔者的建议是:收费先停下来,收不收、怎么收,细思量之后再定。


(责任编辑 :欧云海)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