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保护古迹遗址传承文明符号

2016年04月21日 07:45   来源:中国旅游报   

  各地政府部门要增强古迹保护意识,避免在规划开发过程中出现人为的破坏因素。此外,也要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地遵守古迹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

  □张培国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从建立遗址博物馆到打造遗址公园,从法规约束到机构建设,近年来,各地政府和社会组织在致力保护和展示各区域多样古遗迹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与此同时,也唤起了市民对文化根脉的追寻和探索。

  古遗迹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的历史印记,在这些人类文化遗产身上,背负的不仅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成果,更是一段文明发展历程。我国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是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127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达7000余处。这其中许多古遗迹犹如一颗颗灿烂的明珠,闪耀着人类的智慧,记载着文明的进程。

  对于这些古代遗迹的真正价值,近年来各级政府的认识逐步强化,不断加大投入,试图恢复古遗迹之辉煌。应该说,地方政府抓住古迹开发保护这张历史金名片,借机发展旅游业本身是件好事,可以既保护古遗迹,又能弘扬古文化的遗产价值,同时也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供经济支撑。

  遗憾的是,个别地方不明白遗迹保护首先要遵循“原封不动的保存”或者是“整旧如故”等原则,在修复过程中,不是直接将许多承载着文明记忆的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拆掉重建,就是在古迹周边大搞新景观建设,人为破坏原有风貌,或者是对古迹进行毫无特点的粉饰性改造,将古迹弄得不中不洋,不伦不类。更离谱的是,一些城市在古迹修复过程中常常忘却了周围居民因素,使许多花巨资修复的老街区,只见新商铺,不见老住户,只见老建筑,不闻老声音……试想一下,这种失去了原生态居民的古迹,又有多少人文历史价值?

  保护古迹完全可以取他山之石。比如法国里昂,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12至16世纪建筑的古街巷区。为了保护这个历史街区,法国政府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增加地区活力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如将20世纪的纺织厂及工人的住宅作为历史景观加以保护,按原样整修,外部加以粉刷,室内加建厨房、卫生间,通过改善条件使其可以继续居住,留住了原来的居民;改善交通,围绕老城区修环路,建停车场截留外来车辆;如修地铁,减少地面交通,提高通行效率,而又不拓宽旧有古街道等等。应该说,正是这一系列的办法使古老的遗迹至今仍闪现着几世纪前的魅力,这种保护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古迹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地政府部门要增强古迹保护意识,避免在规划开发过程中出现人为的破坏因素。此外,也要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地遵守古迹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只要全社会齐心合力,古迹必将永远世代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文明符号。


(责任编辑 :欧云海)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