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17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究竟强在哪儿?

2015年10月21日 00:00   来源:中国旅游报   

  国家旅游局近日公布了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单,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如果说5A级景区是观光产品的金字招牌,那么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则是旅游度假产品最高等级的标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促进和引领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我国旅游产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旅游业长远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这17家强在哪儿?

  记者了解到,率先拿到“新名片”的17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分布于11个省市,大部分位于东、中部地区,江苏、浙江两省各有三家;山东、云南各有两家;吉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和重庆市则各有一家。能够从申评的60余个度假区中脱颖而出,创建工作的亲历者们在接受采访时大多难掩兴奋。

  “这真是圆了天目湖人‘3区同创’的梦,可以说是天目湖景区发展的一个阶段性里程碑。”江苏省天目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经理何建认为,5A级景区是对单景区的品质认可,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则是对景区综合能力的认可,除了景区自身建设外,还对景区配套设施、服务、休闲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了解,天目湖提出继续在服务、产品上下功夫,提升软实力,目前每天都有质量监督员上网查看游客对天目湖景区的点评,发现有不好的点评时会及时与商家沟通并督促整改;在产品上,更新休闲度假产品的工作已排上日程,未来游客将在天目湖享受到更多有趣的休闲产品。

  据介绍,首批获得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称号的相关度假区,在住宿完善、产品差异化、互动体验性、软环境的提升等方面都有不少亮点。

  湖南省灰汤温泉旅游度假区依托温泉资源,大力推进“温泉+N”的发展方针。目前,已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6个,实现项目工程投入近100亿元,竣工项目20多个,形成了温泉+运动健身、温泉+休闲娱乐、温泉+生态农业、温泉+中医养生、温泉+怡情山水、温泉+乡村旅游六大旅游业态。

  重庆市武隆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胡珍强认为,仙女山的成功创建对于进一步挖掘重庆山水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与城镇、文化、商贸、体育等产业融合,通过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等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重庆仙女山旅游度假区按照“一心、一环、多组团”的空间规划布局,全力推进各项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中国懒坝国际文化艺术主题公园、阳光童年、仙女山国际户外营地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度假区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加快度假区现代化、智慧化、国际化进程,全力打造中国西部旅游新高地和国际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

  浙江省太湖旅游度假区的一位负责人坦言,“冲刺这个‘国字号’一直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也是度假区人多年来的一个梦想,我们已经连续3年将此列为全区十件大事之首。”

  “此次参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并取得成功,对湘湖旅游度假区来说,不仅是一次城市旅游形象的最好认证,也是展示自我形象、迈步走向世界的最佳载体。”浙江省湘湖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韩长来说,湘湖打造的这张金名片,带来的除了旅游产业的升级外,对杭州、浙江乃至长三角的旅游发展格局也将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将加速推动杭州“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的实施,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获批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精心爱护好这块招牌,争取示范,成为典范。”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与湖区管理局局长唐海伦说。

  新名片新在哪儿?

  据了解,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曾经审批建设12家国家旅游度假区,在一定程度上“树起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旗帜,扩大了旅游产业的影响,打下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探索了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子”。但是在今天看来,“先批后建”、依赖政策驱动、重土地开发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从2010年开始,国家旅游局启动新一轮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目的是真正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为我国休闲度假旅游时代的新名片。

  “当前我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越来越大,广大游客对旅游度假产品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旅游度假区建设将事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全局。”

  有专家表示,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和《旅游法》相继颁布与实施,宣告了大众旅游和国民休闲度假时代的到来,也为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国务院先后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营造居民休闲度假空间,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目前,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旅游产品本身也已经进入调整的关键期,如果从具体的旅游产品切入更有针对性。

  重庆市旅游局副局长秦定波表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最重要的作用是对区域旅游经济的拉动,“传统的景区主要是门票经济,收入来源单一,而度假区更加强调让游客住下来,产生旅游综合消费,从而拉动整个度假区的经济”。

  灰汤温泉旅游度假区管理局局长易怀念表示,度假区的成功创建是促进和引领湖南旅游行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湖南省旅游产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推动灰汤温泉特色化、品质化发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暨南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朱明芳则认为,推出首批国家旅游度假区打破了旅游业态的边际界限,将景区中食宿游购娱的因素整合起来,构成完整的产品体系。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系副教授邬东璠认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出炉恰逢其时,这批度假区的推出可以说是旅游产业转型的一个风向标,从产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它们具有多元的业态,为地方经济带来更多附加值;从度假区自身的建设角度看,它们经历了多年的培育期,可以拿来做示范,引导市场。

  今后发展该关注啥?

  谈及未来发展时,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旅游度假区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规避城市化、社区化倾向,要因地制宜,防止一哄而上。

  邬东璠建议,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作为全国的典范,应该切切实实解决好四方面的问题,从而引导市场健康发展。第一,要把人留住,这样才能附带着消费,进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第二,从旅游产品角度,既要有主题性,又要有综合性,前者避免同质化竞争,后者则要求度假区具备一定的体量。第三,是强调产品体验性、互动性。第四,是注重软环境的提升,满足游客各种需求,注重度假氛围的营造。

  对此,东部华侨城副总经理王小瑞颇为认同,她分析东部华侨城“胜出”的原因时说,景区近年来在营造度假氛围,提供游客度假便利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比如说今年8月8日推出“世界度假日”,引领中国式度假旅游潮流;实施度假“一卡通”,作为华侨城股份与阿里旅行·去啊的战略合作实施基地,成为首批“未来景区”;推行主动式服务和走动式管理,使度假区的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山东省海阳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孙东明分析,海阳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几个方面:理顺了体制,度假区成立了职能较为全面的机构;有政策保障,《山东省省级旅游度假区考核办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导;进行高水平规划,聘请清华大学等团队制定规划;坚持市场引领,目前已在10公里的海岸线上建成近20家度假酒店,设计了多条旅游线路,引进了沙滩运动、垂钓、戏水、滑雪等项目。

  在度假区引领市场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山东财经大学旅游系副教授王旭科也不无担心,“现在度假区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化开发倾向,有地产开发后遗症,人本服务需要提升,如果在北方,还存在季节性问题所导致的设施闲置、人力资源闲置与流失,以及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这些都应该注意。”

  邬东璠也建议度假区应理性看待发展速度,“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产品成熟需要时间,品牌塑造也需要长期积累,度假区要保持良性发展必须做到根据市场变化来不断调整。”

  (中国旅游报采访组 采访组成员:王洋 雷琛烨 高慧 郭旗 陈潜 陈熠瑶 黎彦 执笔:王洋)


(责任编辑 :徐晶慧)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