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古村落生存现状:有的遭拆迁毁坏 有的合理开发

2015年10月20日 08: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唐云云

海口市秀英区好俗村。 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中新网北京10月20日电(唐云云)日前,郑州千年古村马固村拆迁文物遭损毁,民间组织愤而将当地政府告上法庭,引发了社会上极大的关注。其实,遭遇拆迁困境的古村落并不少见。而即使幸免于拆迁,不少古村也面临着空心化、人去屋空、基础设施落后逐步缩小等种种难题,生存现状堪忧。当然,也有的古村落因地制宜,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修缮、开发,并将当地非遗资源合理利用,增加了旅游收入,改变了贫穷落后的的状况。中国众多的古村落现在的生存现状如何呢?它们该如何保护,如何开发,如何更好地将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传承下去?

  郑州千年古村被拆迁 王德魁故居被拆后,后人王白龄将一些房子构件保护起来 图片来源:京华时报

  拆迁带来危机 郑州千年古村拆迁文物被毁

  据《京华时报》消息,今年4月,河南郑州千年古村马固村7处文物5处被拆毁,9月21日,民间环保组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直接拆毁文物及不履行法定职责为由,将马固村村委会、上街区人民政府、上街区峡窝镇人民政府和郑州市上街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诉至法庭。10月16日,郑州中院就此案正式出具立案受理通知书。

  据了解,这是国内首起人文遗迹(文物)保护公益诉讼,也是人文遗迹(文物)首次被纳入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围。

  马固村有“中原第一文物古村落”之称。村内的王氏族人从宋太宗年间定居,耕读传家,历经千余载,创造了辉煌的家族历史。北宋时期,马固村王家人五代在朝为官。如今,马固村王氏家庙的大门上还悬挂着“三朝枢密”的匾额。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该村有7处不可移动文物名列其中,分别是王氏家庙、马固村关帝庙、马固村教堂、王德魁故居、张连伟民居、王广林民居、王洪顺民居。

  2006年,马固村出土了两只完整的唐青花塔式罐,是我国最早的、工艺最复杂的、最精湛的、器形最大的、有明确出土单位的唐代青花瓷,它们的出土将中国青花瓷的起源向前推进了八百年至一千年。

  然而,2014年4月,为配合“智能电器产业园”建设,全村整体迁移。仅历时20天,占地500余亩的古村落变成一片黄土和废墟。村内的7处不可移动文物,在拆迁浪潮中,仅保留下了王氏家庙和马固关帝庙。

  今年4月,千年古村7处文物5处被拆一事经媒体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当地官员的解释是“不知道是文物”。此后,上街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给媒体的情况说明中称,7处文物中,除王氏家庙和马固关帝庙外,其他几处建筑年久失修损坏严重无法反映原貌,因此相关部门对有价值的“构件”进行了保存。

  事实上,遭遇拆迁困境的古村落并不少见。据《东方今报》,有140多年历史的郑州古村保吉寨正面临拆迁尴尬。据《钱江晚报》,浙江金华深山古村落遭遇“旧村改造”,村里面临两难抉择,“拆还是不拆”成为难题。另据央视报道,山西晋城市泽州县的半坡古村有明清时期的院落古宅六七十处。2007年,该村被认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就在同年,当地政府以煤矿开采为由,将全村的近200户居民进行了强制搬迁。又以复垦的名义将这里的古宅强制拆除。


(责任编辑 :徐晶慧)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