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首届京津冀红色旅游联展开幕 推动三地产业协同发展

2015年09月21日 09: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1日讯 九月的北京,秋风送爽,时逢抗战胜利70周年这一最有纪念意义的时刻,由北京市旅游委、天津市旅游局、河北省旅游局、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2015首届京津冀红色旅游联展暨卢沟晓月金秋旅游推介会于9月20日上午在丰台区卢沟桥畔盛大开幕。活动启动仪式当天,国家旅游局、北京市旅游委、河北省旅游局、天津市旅游局,以及丰台区政府领导出席活动启动仪式。参加活动的还有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红色旅游景区代表、旅行社代表和新闻界的朋友。2015首届京津冀红色旅游联展暨卢沟晓月金秋旅游推介活动从20日到23日,共四天。

郑福来与讲解员共同讲述卢沟桥的抗战故事

  开幕式上,64年坚守卢沟桥义务讲解的老人郑福来和抗日战争纪念馆的金牌讲解员曹宝月声情并茂,共同讲述卢沟桥的抗战故事。两位年已九旬的抗战老战士登上舞台,唱起了新四军军歌,嘹亮的歌声唤起烽火岁月里的红色记忆。

  70年前,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就在卢沟桥打响。今天,700平米的展棚内,北京,天津,河北的红色景区悉数亮相,各景区设咨询展位,三地旅游局(委)、旅行社、北京市旅游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向参观者进行旅游推介并开展现场咨询。联接三地的十大红色主题旅游线路以及为不同人群量身打造的自驾线路吸引众人的目光,此次推出的京津冀红色经典旅游线路独具特色,在设计上不仅深挖各景点红色文化的历史内涵,还注重了沿途的文化体验,这将使红色旅游的内涵丰富鲜活,更加引人入胜。而众多线路的推出也为计划在中秋、十一出游的游客提供了充足的选择。活动期间,除了开展现场推介咨询外,还举办了《北京红色旅游故事》新书发布和向红色景区和抗战老兵代表赠书活动;为了让更多的市民朋友感受红色经典线路的魅力,组委会特别邀请了550位市民朋友参加“京津冀红色线路”体验游;同时作为活动举办地的丰台区旅游委还在红色联展活动现场启动和推出了“万张门票免费邀您游丰台”以及丰台旅游惠民券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参与;此外,活动期间,国家旅游局还在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2015全国红色旅游故事会大赛决赛”等活动。

  “2015首届京津冀红色旅游展暨卢沟晓月金秋旅游推介会”的举办有着重大意义,它是旅游业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具体举措,它以红色旅游为主线,整合京津冀地区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携手打造京津冀大红色旅游圈,使其成为中国红色旅游的一面旗帜。联展及推介活动还将连动其它旅游要素,发挥“1+1+1>3”的合力作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推动三地旅游协同发展,共创京津冀旅游的美好未来。

推介会现场

  附红色之旅 十大经典线路:

  线路一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红色赶考路

  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平山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保定阜平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保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涿州三义小学——北京香山双清别墅

  线路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缅怀英烈路

  天津盘山烈士陵园——天津杨柳青博物馆(石家大院)——天津美食一条街——唐山乐亭三岛滨海度假区

  线路三 矢志不忘的信仰——不朽丰碑路

  人民英雄纪念碑——茅盾故居——海河观光游船——天津古文化一条街——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线路四 自豪感从这里冉冉升起——爱国教育路

  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国家体育馆(鸟巢)——保定市易县狼牙山风景区

  线路五 探寻过去的故事——革命传奇路

  平西抗日烈士陵园——野三坡风景名胜区

  线路六 追思革命伴侣——红色爱情路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天津滨海航母主题公园——天津民俗博物馆——塘沽外滩公园

  线路七 不屈的民族精神——烽火军魂路

  卢沟桥文化旅游区——陶然亭公园——北京天坛公园——前门——天安门广场

  线路八 子牙河畔的记忆——追古溯今路

  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海河观光游船——精武门?中华武林园

  线路九 巍巍民族魂——革命朝圣路

  中国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宋庆龄故居——卢沟桥文化旅游区

  线路十 重返红色摇篮——光辉追思路

  西柏坡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安桥县白洋淀景区


(责任编辑 :王璐瑶)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