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赣州:旧城改造让文脉永存

2015年08月10日 07:3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赣州地处“水上丝绸之路”的要塞位置,历史悠久而辉煌。北宋年间,赣州跻身全国三十六大名城、四十四大经济中心之列。郁孤台街区,正是当时赣州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赣州宋城文化的发祥地和核心区域之一。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838年前,时任江西提点刑狱的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挥毫写下千古名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从此成为中华文化史上的一座地标。

  历史沧桑,古迹湮灭。作为赣州城区历史最悠久的区域之一,很长一段时间,郁孤台街区内传统建筑严重失修,大多数房屋系夯土而成或用模板搭建的板房,加之巷道狭窄,各种管线杂乱无章,消防隐患难以消除,与街区传统文化风貌格格不入。

  3年前,赣州以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为契机,对街区同步进行保护性提升改造,重塑其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通过成片整治、修旧如旧的精雕细琢,如今的赣州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如同一颗被擦亮的明珠。恢复重建的军门楼、四贤坊气势恢宏,曾经破旧的老街小巷整修一新,鱼鳞板墙、马头墙、彩绘等传统客家建筑符号随处可见,新建的宋街里仿古商铺人来人往。

  在旧城改造中传承历史文脉,实现文化复兴,赣州的成功给人以启示。


(责任编辑 :徐晶慧)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共(2)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 页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