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下雨了,可以在路边凉亭歇歇脚。
在“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发展战略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紧锣密鼓地实施之际,陕西公路交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雄踞在渭北平原上的大荔县,则已经突破了交通发展的要求和目标,成为全省各县市观摩学习的榜样。
不到两年的时间,大荔在旅游规划的同时,将公路建设一并纳入其中,现如今,大荔县域内的公路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旅游观光、产业融合的重要纽带。
公路自成风景
公路原本只是便利社会交往的重要载体,然而,如果不是亲身感受,记者大概也想象不来,公路也能成为一道风景。
沿着黑色的沥青,行驶在19.2公里长的大朝路上,田间绿色的麦田、白色的大棚和一片片生机勃勃的杨树林缓缓向后倒去,独具特色的300余盏红杆太阳能路灯伫立两旁,与每个村子风格迥异的候车亭相辅相成。12米宽的路面干净整洁,正午的太阳照着,蜿蜒向前的大马路有零星的光点反射出来。路两旁新栽的国槐已吐枝散叶,整齐划一地刷上一米高的白浆,树下错落有致的灌木坛被白色的篱笆墙环绕地有棱有角,再配上文化墙,俨然一幅风景画。
记者看到,大朝公路两旁栽种了包括乔木、塔柏、五角枫、日本樱花等7种不同的树木,根据周边环境的不同间隔种植。这样,一条道路就呈现出7种不同的景观,并且,大荔充分利用树下的土地,种植着野菊、格桑等各色花种,待到花开时节,五彩缤纷将取代这一抹刚出土的青绿。
伴着徐徐微风,循着高八度的秦腔戏曲,来到辛村村路口的凉亭里,那里歇着3位老人。72岁的河南籍老头说这里“往北像延安,往东是江南”。记者从对面的高山上移开目光,往东看去,只见3万亩的水田上飞鸟翱翔,夕阳的余晖下,波光粼粼,而公路则贯穿其中,自成风景。
负责大朝公路规划、建设的县交通局纪委书记张文选告诉记者,大荔县域内的公路除改造、硬化之外,全部做到了“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将每两条路的分叉口处的三角废土坑填平,种上绿草,铺上地砖,搭建凉亭,配上文化墙,建成供百姓娱乐休闲的小广场;在水田、沼泽地带的公路旁,11个单杆亭和1个四杆亭已经成为行人歇息、观景的好去处。通往福佑古寨、黄河湾的途中,“黄河服务区”也在建造中,届时,24小时经营的特色餐饮、加油洗车服务将会给旅客带来更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