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气淡定身如仙地在泰山脚下闲游,让我觉得若深入了解他,不仅要品其足,还要论其头,要走到他的身后去欣赏。
一早毛毛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从红门步行出发,一步两台阶,依然是气定神闲地游走着。左看右瞧,看着只顾低头走路不看风景的游人。红门宫里香客因为多数是大妈大婶,我管她们叫“火娘”。不知道她们都想什么,都是有所求的样子,好像香一点生活就改变了似的。现在人们都似乎有个心理,就是靠外力让自己变好。我不信,你信吗?可惜,她信。
游人匆忙赶路,似乎就一个目的——上山看一眼,也是典型的中式“到此一游”。他们特别关注自己是不是来过,或者是不是能在让现场拍个照有个证明记录。游人们带着一大堆食品,把包装垃圾扔在山路上,清洁工也把收满的一筐垃圾洒倒山间,我看着无比揪心。加之五颜六色的雨衣,形成了我一抬头就看到感慨万千的景色——五彩山路。其中有些孩子一人一把拐杖,放在老人手里叫拐杖,到了孩子们手里叫登山杖。其实,内容没有改变,称谓一变就合理了许多。不过我有些担收,孩子从小用登山枚、学会了借外力,但这外力却要用内力生发和掌控,内力把握不好何谈借力。没有内力的历练能成就自己希望的未来吗?
(责任编辑 :罗燕)